今天來給大家說說師爺?shù)臍v史文化背景,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這個院子就是過去兩位師爺辦公居住在地方。一位要錢糧師爺,一位是邢名師爺,他們都是師爺?shù)闹匾涣拧煚數(shù)闹悄覉F。在過去包括知縣本人都要敬重他們?nèi)郑驗樵谶^去都是八股取士,所以新官到任往往都不懂錢糧邢名之事,因此他們都必須依靠師爺,師爺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私人顧問或者是私人秘書,他們的俸祿都是知縣每年奉送的一個紅包,大約有二百到三百兩白銀,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很高的俸祿,確切的說師爺是已非在官之人而理在官之事,中國歷史上以浙江紹興的師爺最為出名,清代官場就有“無紹不成衙之說”。我們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師爺?shù)穆殑铡⑿藿稹⑦x拔等這些問題。
在中國古代,讀書人學習成績優(yōu)秀,考取了翰林、進士或者舉人功名的然后提拔當官,作為政府部門的主管,他們是代表皇帝管老百姓的,是治理者。這“管”字上面一個“竹”字頭,是代表衙門,是坐在衙門里的官。但是衙門里并非個個都是官,還有一群特殊的群體——非官非吏,也就是體制外的臨聘人員——師爺。師爺是屬于衙門里重金聘請,不以屬吏看待,尊為賓客的幕賓或幕友,他們和主管官之間是主賓關系。
各主管官上任選擇并聘請師爺很為重要,他們不是政府衙門的正式人員,而由主管官備“關書”親自拜送,以示隆重。關書也就是今天的聘書,里面寫“敦聘某字某姓老夫子,在某官任內(nèi),辦理某事,月俸修金若干兩,到官起修,謹訂。”下款是“教弟某姓名頓首拜。”外用大紅封套,都是尊重之意。
師爺?shù)男藿鸢蠢彩怯芍鞴芄僮蕴脱怯裳瞄T費用支付。至于修金多少要看主管官的職務地位以及所在地方的貧富,一般每月一百兩為最高,最低也有一二十兩,每逢年節(jié)的時候另有敬金,也就是獎金了,大約三百兩至十多兩不等。師爺稱主管官為東翁或某翁先生,自稱以名,向主管官只作揖不行跪拜禮。
師爺?shù)氖乘抟彩怯芍鞴芄偬峁麄兊淖√幖稗k公的地方都是設在衙門的內(nèi)院,不與其他人員相處,按照傳統(tǒng)習慣,他們?nèi)腽^后不能出戶庭,不能接待賓客,只處理案件,要求非常謹慎嚴密,如果個人行為失檢,辦案錯誤,影響主管官的前程,那么他本人的前途也就大有影響了。如果主管官高升,他也可以隨上新任。
過去師爺是主張“言從則留,言不從則去”,通過這些詳細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出師爺在衙門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們是知縣的左右手,一日不可無!在明清,師爺大多為紹興人,故有“紹興師爺”之稱。北方多為保定人,但是有傳說他們的先世也是紹興人。明代顧亭林在“日知錄”記載:今戶部十三司,皆紹興人,可謂目察秋毫而不見其睫矣。”由此可見,自明朝中葉起,戶部大權(quán)全落在了紹興人手中,戶部就相當于我們今天的財政部,是處理全國財稅事務的機關。或許是地方官員為方便起見,才多用紹興人為師爺,以便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