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商丘 >> 走進商丘 >> 印象商丘 >> 瀏覽商丘

“袁家山前說袁公”系列之五 正直立朝文武皆為天下表率

2014/5/27 10:16:37 點擊數(shù): 【字體:

“袁家山前說袁公”系列之五 正直立朝文武皆為天下表率

袁德合向記者介紹袁可立天啟圣旨誥命卷
 

袁俊明是睢縣河集鄉(xiāng)高樓村民,系袁可立13世孫,得知記者采訪袁可立事跡,他放棄手頭的一切事務(wù),拎著一包厚厚重重的有關(guān)睢縣袁氏家族的事跡資料、家譜等趕來,非得和記者嘮嗑。

在睢縣采訪袁可立事跡的過程中,今年50歲的袁俊明告訴記者,目前還保留下一份400年前的明代圣旨,即袁可立天啟誥命卷。這卷圣旨,是明代天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帝頒賜給山東登萊巡撫袁可立的誥命卷。

記者在睢縣博物館仔細(xì)查看了這卷圣旨上的內(nèi)容。圣旨涉及明代遼東戰(zhàn)事等內(nèi)容,對袁可立的軍功政績表彰道:“(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沖于千里,文武為憲于萬邦。”

睢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袁可立12世孫袁德合說,這卷誥命圣旨?xì)v經(jīng)磨難,是袁氏族人冒著生命危險才珍藏至今,如今得以重現(xiàn),是文化界和明清史研究者的珍貴實物資料。

在睢縣史志辦主任余宏獻的指點下,記者發(fā)現(xiàn)這卷圣旨除其本身文物價值外,更可貴難得的是,據(jù)末尾前人鑒藏標(biāo)志,該誥命卷并非出自一般的內(nèi)閣翰林之手,而是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的真跡。董其昌的書法素以行草見長,如此規(guī)矩的工筆正楷尚屬首次見到,有學(xué)者稱其為“董氏楷書第一”。

袁俊明說,關(guān)于袁可立的圣旨,袁氏族人曾保存很多,只是歷經(jīng)浩劫和戰(zhàn)禍,目前僅存這一卷。

從這卷圣旨所嘉“文武為憲于萬邦”即可看到,袁可立從政期間,不但政績卓著,而且因秉性耿直、清正廉潔,受到中央的器重和皇上的賞識。明泰昌皇帝稱贊袁可立:“一朝抗疏,二紀(jì)歸田。口不言事,恥漢人部黨之名;退不忘君,有楚尹毀家之風(fēng)。”

性格耿直仕途波折

袁可立是晚明少見的干練之才,也因性格耿直而仕途多波折。公元1595年,袁可立任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奉命巡視京都西城,遇有皇帝寵幸的弄臣仗勢殺人,百官皆不敢問,袁可立力主抵罪,將弄臣的罪行張榜于五都衢。這時有人持重金至袁可立門上說情,袁可立勃然大怒道:“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吾知有三尺,不知弄臣。”遂將說情者逐之門外。皇帝下旨赦免,袁可立卻維持原判:“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將弄臣正法于市。萬民稱之為“袁青天”。

這一年五月,袁可立上疏:“如概棄不用,臣恐謇諤之士不蒙甄錄,相率噤口結(jié)舌,國家大事誰復(fù)為皇上言之!”萬歷皇帝看到后大怒,奪俸一年。九月,京師地震,景德門遭雷擊,時皇帝寵信后宮,朝綱廢弛,袁可立連續(xù)上疏針砭朝政,又一次觸怒了皇帝。公元1596年正月,袁可立被削職為民,達(dá)二十多年之久,朝中大臣為袁可立鳴冤者數(shù)十年不絕,皇帝始終不聽,史稱“震門之冤”。

罷官期間,袁可立與文友結(jié)詩社,教化地方,禮賢父老,調(diào)停事務(wù),代民請減賦稅徭役。

公元1620年,58歲的袁可立沉冤得以昭雪,重新任用。公元1622年四月,袁可立時任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等地。

公元1623年元宵節(jié),袁可立接兵部令和山東巡撫之請,要其發(fā)兵平叛駐扎濰縣(今濰坊)的李性忠和張爾心部兵變之亂。當(dāng)時,濰縣一帶的官民惶恐不已,亂作一團。接報后的袁可立并沒有馬上發(fā)兵,他私下派人找到總兵沈有容了解核實李性忠和張爾心的最新情況,因為二人都是奉袁可立之命經(jīng)沈有容召集和訓(xùn)練過來的遼將,他對二人更加了解。沈有容向袁可立擔(dān)保說二人對大明忠心可嘉,只是軍中和地方上因為物資供應(yīng)的問題的確存在一些矛盾,至于叛亂之事還望再三斟酌核實。

但為確保無虞,袁可立命登萊道監(jiān)軍譚昌言持令書飛騎,以犒酒的名義解除了二將的兵權(quán),并持委任他用的令牌對二將予以安撫。譚昌言對眾將官傳達(dá)袁可立令狀曰:“遼將吾將,遼民吾民也,誰敢輕言發(fā)兵者?”并飛箭告諭濰營兵士,合營將士皆感泣袁可立赦免之恩,從此更加聽命。而時已至午夜時分,酒會正酣,一場驚動大明兵部和山東、登萊兩地巡撫的未遂事變被平息于帷幄之中。后人贊嘆:“其馭事多方略,類如此。”

東林黨領(lǐng)袖人物高攀龍曾遺言摯友袁可立道:“弟腐儒一,無以報國,近風(fēng)波生于講會,鄒馮二老行,弟亦從此去矣。”其言猶未盡之厚望可見于筆墨間,從此袁可立與閹黨勢成水火,對立公開化。

公元1626年,六部九卿公推袁可立為南京戶部尚書,再改兵部尚書參贊機務(wù)。袁可立在朝廷為閹黨所不容,每議事“數(shù)有所抵牾,欲自請外”。在朝堂上,袁可立與魏忠賢語不投機,當(dāng)庭抗疏道:“此非掛冠神武門時呼?”

本來魏忠賢也有意依賴袁可立的才望支撐和平衡多事的兵部,但出于全面奪權(quán)的目的,閹黨已經(jīng)無法隱忍袁可立的忤逆不順,袁可立遂被迫致仕歸里。魏忠賢以自己的心腹劉廷元代袁可立掌南兵部。天下兵馬大權(quán)盡歸魏黨所擁有。魏忠賢欲加害,賴袁可立在朝中素享清望未果。袁可立“歸而魏焰益肆”。吏部考功郎蘇繼歐上疏為袁可立鳴不平,被魏忠賢迫害致死。皇帝念袁可立登萊之功,特授兵部尚書,詔加太子少保,準(zhǔn)馳驛乘傳歸,誥封三世,父如子官。

其時朝野為魏忠賢頌功建祠者不可勝數(shù),袁崇煥亦曾為魏忠賢建生祠。后來皇帝欽定逆案,查實“贊導(dǎo)、詞訟”過魏忠賢的大小臣工數(shù)以千計,獨袁可立不與。董其昌稱贊說:“公護名節(jié),勝于功名”。

御祭歸葬皇帝題書

袁可立死于公元1633年十月十一日,皇帝為表揚他的一生功績,特派官員至睢州祭葬,并在袁尚書府前東西臨街修建兩個過街石碑坊,并親筆題書,左書“三世司馬”,右書“宮保尚書”,“規(guī)模高大,雕工精巧,額字亦佳,分列縣公署兩旁”,可謂盛典。

袁可立去世后,在袁可立的府第之西為他建造了專祠,為父老祭祀之所。明末著名學(xué)者隱士陳繼儒在《大司馬節(jié)寰袁公家廟記》中記載:“卜外小宅之西,復(fù)筑祠一區(qū),敞而為門,竦而為堂,抱而為閣,翼而為兩廡兩廂,凡三十余楹。朝于斯夕于斯,歲時伏臘祭于斯。里中士大夫往來祠下者皆伏軾下輿,禮公一瓣香而退。”

2013年12月,記者隨袁德合和袁俊明,驅(qū)車來到位于睢縣袁墳村附近的袁可立墓。袁德合說,袁墳村就是歷史上袁尚書墓的世代守墓人繁衍聚居所形成的村落。

袁可立墓,又稱尚書墓,在睢州城(今河南睢縣)東南五里,《河南通志》、《歸德府志》、《睢州志》等史志中均有記載。《河南通志》也說:“袁尚書可立墓在睢州城南迤東三里。”墓志銘為明首輔孔貞運撰文,書法家王鐸書丹。

袁俊明說,袁可立墓的選址在當(dāng)時是很講究的,墓園四面有四條大路交叉,俗稱“八抬轎”井字地,長長的御賜墓道被蔥郁的松柏掩映其中。墓前原有御祭桌、滾龍石望柱二,文、武石翁仲及石獅、石羊、石馬、石虎、沖天石牌坊等全套石器。龜座上的蛟龍墓碑高達(dá)數(shù)米,碑刊“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袁節(jié)寰墓”。其墓葬形制恢弘,是一個十分考究的典型明代官葬大臣墓。

至民國時期,袁可立墓已呈荒涼之勢。據(jù)《河南通志》記載:“袁尚書可立墓碑,在城南四里許,劉店村東里許。碑高八尺,上蛟螭,下赑屃(bì xì),高丈余,尚稱體制。唯其后裔式微,祭掃久缺,亦大有荒涼之感焉。”現(xiàn)如今,袁可立墓只剩下一抔黃土,一代英雄身后如此荒涼,不由得讓人唏噓感嘆。


責(zé)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5-27)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