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古城墻成為第七批“國保”單位后,給這里的居民也帶來了一些波動。他們寄希望于搬遷,到一個好的環境去生活,但在他們內心,又舍不得相伴了幾十年的老城墻。
●機遇 際遇
如今,作為襄城縣最厚重的一張文化名片,默默矗立的古城墻被拉進了襄城縣古城文化游覽區(以下簡稱“游覽區”)的框架之內。
據東方今報記者了解,規劃中的游覽區,以襄城古縣城大十字街為中心,分布在東西長4公里,南北長3公里,面積約1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以古城墻、文廟、明清古街道和毛澤東視察襄城煙葉紀念館為主線,輔之以河濱森林公園、文化廣場等景觀景點。
襄城文廟現存大成殿為清康熙年間所建,是一座九脊八坡歇山式建筑,上覆琉璃瓦,光彩奪目。面闊五間,進深三間。臺上松柏合抱,蔥翠如蓋,蔚為壯觀。這次,文廟大成殿也成為“國保”單位。
建于明萬歷十三年的奎壁,是襄城文廟大門前的影壁,因壁頂覆蓋琉璃瓦,又名琉璃影壁。壁高近10米,長24米,厚1.63米,由三組彩色磚浮雕組成,中為四龍戲二珠,東西兩側為麒麟望月,雙鳳朝陽。奎壁設計匠心獨具,雕刻細膩,在全國實屬罕見。
毛澤東視察襄城紀念館,為紀念毛主席在三里溝大隊視察煙田所建。紀念館由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耿飚書寫的匾額。展室內有多幅毛主席視察時的照片,用過的茶具、桌椅等。
1958年8月7日,毛主席曾到襄城視察,他看著長勢良好、一望無際的煙田,稱贊地說:“你們這里成了煙葉王國了。”從此,襄城縣“煙葉王國”的美譽聞名遐邇。此后不久,李先念、胡耀邦、胡喬木等,又相繼蒞臨襄城,更使襄城名聲大振,享譽全國。
襄城縣決策者認為,要以游覽區來提升襄城的文化內涵的品位。而襄城縣古城墻則是游覽區的重要人文景觀。【原標題:襄城古城墻(下)老城老門恩澤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