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記者
殷曉章/文圖
●敬關而未貶曹
在人們的印象中,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奸賊。
但在許昌關帝廟,或許能顛覆人們的這種傳統思維。
在漢壽亭侯大殿內,立著關羽的塑像,左側是劉備兩位夫人坐在車輦中的塑像,而右側立著曹操的塑像。曹操雙手抱拳,向關羽道別,馬前是兩個手捧金子等物品的隨從。再現了關公辭曹的場景。
不過,與關羽威武高大的形象相比,騎在馬上的曹操顯得矮小。
三國中,篤信忠義的關羽與曹操的交際頗多。用今天一句時髦的話說,曹操是關羽的粉絲。
關羽年輕時投奔劉備,至死不渝。灞陵橋上,關羽辭曹,既表現了關羽的“忠義”之情,同時也突出了曹操的愛才之心,以致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關羽被擒后,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56歲。獲知關羽的死訊后,對其敬重有加的曹操以諸侯禮厚葬。
歷史上的曹操,是個復雜的人物,他是成功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蔑視傳統道德,但一生未敢篡漢,他寫下“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詩句,卻屠城徐州、彭城、鄴城,官渡之戰殺降八萬,可謂殘暴。
在這里,曹操是一個誠信、惜才的政治家,形成了“天下關廟皆貶曹,許昌關廟獨奉曹”的獨特文化現象。
許昌市灞陵橋景區服務宣傳科科長溫靜告訴東方今報記者,清朝康熙年間建關帝廟時,就在大殿內同時供奉關羽和曹操的塑像,300多年來未曾改變,這在全國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追封無數
關羽死后,褒封不盡,甚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
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后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后的41年,后主劉禪追謚其為“壯穆侯”。
在短短的21年內,宋徽宗趙佶追封關羽多達4次,由侯進公,由公進君,由君進王。
宋亡之后由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文宗于天歷元年(1328),給關羽的封號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封關羽為帝始于明代。明朝中后期,朝廷下令將全國的關廟一律改稱“忠武廟”。
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神宗朱翊鈞進封關羽為帝,關廟的稱謂亦由“忠武”改為“英烈”。萬歷四十二年十月,朱翊鈞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
清朝乾隆皇帝時,關羽的封號被加為“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共有24字,比歷代表彰尤著,連清室的皇宮里也供起了關羽的神位。
就這樣,關羽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而孔子歿后,至唐朝時才被封為文宣王。
關羽也是唯一被佛、道、儒三家崇拜的神,佛教把他當成是護法。道家儒家把他當做“忠義”的象征,尊稱為“關圣帝君”。
后人認為,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著稱于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夸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
●“商關公”
關羽的清白之舉和誠信為本的人格力量,也得到商人們的推崇。他們祭拜關羽,就是為了倡導“誠信為本、義中取利”的商業精神。
即使今天在許昌,一些賓館的案桌上仍擺著關羽的塑像。
值得一提的是,許昌關帝廟的一通《移集呈稿》碑,揭示了關公文化的商業內涵。
1985年,文物部門修葺關帝廟時,發現了一塊清代同治十年刻立的《移集呈稿》碑刻。小楷書寫,全文共360個字。
1994年9月3日,日本常葉學園浜松大學三國文化考察團團長、《三國志事典》作者立澗祥介一行游覽許昌關帝廟時,稱贊其“為研究關羽文化的商業意識,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據許昌市文物工作隊的王芳考證,《移集呈稿》碑揭示了關帝廟與集市貿易的關系。碑文記載孫家保兩處設集,終因缺乏精神支柱,“買賣不成”、“生意日漸淡薄”、“誠恐久而廢弛”、“有虧國課”。許昌關帝廟重修之后“鳥革翚飛,金碧煥然,而河中商客之船亦接續而至”,市場繁榮。于此設集,進入市場,生意自然興盛,逐漸形成商品交易市場,成為商業活動中心。這使關羽在士關公、將關公、侯關公、王關公、神關公、圣關公的諸多稱謂中又多了一個“商關公”的稱號。
另外,碑文所載也為研究清代許昌的稅收制度和市場管理等,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武廟遍天下
建廟立祠,大都源于宗教信仰。
然而在中國,卻有兩大廟祠不是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出于一種文化方面的崇拜,這就是遍布天下的祭祀孔子的“文廟”與祭祀關羽的“武廟”。
據說,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關帝廟有幾萬座。
洛陽關林廟是關羽頭定洛陽,湖北關陵是關羽身在當陽,山西關帝廟是關羽魂歸故里,這是全國三大關帝廟,而許昌關帝廟是為關羽辭曹挑袍而建。
為鼓舞戍邊將士之民族精神,舊時在中國邊陲和重要關塞,也建有不少關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