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負有心人”。2005年,王金合先生重新開始自己的鈞瓷燒造,并初步創立“天合坊”,開始實現自己期許多年的鈞瓷夢。2006年秋天,他又成功燒造出自康熙年間以來已絕燒的爐鈞金斑釉產品,引起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贊譽。王金合大師的作品均采用煤窯燒制,造型古樸,溫潤厚重,高貴典雅,完完美地詮釋了爐鈞的精髓。 2006年11月由中國陶瓷協會、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鈞瓷文化節五大名瓷作品評比會上,王金合參展的兩件爐鈞金斑釉作品榮獲金獎。2006年12月在中原陶瓷名家精品展中,王金合的爐鈞金斑釉高足盤被專家評為最佳珍藏品。2006年,他被河南省報業集團、河南省國家資產管委會、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商聯評為行業領軍人。2007年4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和精英評選活動中,王金合的爐鈞金斑釉作品《缽》被評為金獎,并被評為中國收藏家喜愛的工藝美術大師。2008年,他獲得“中原陶瓷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2011年,獲河南省杰出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張勝利主任感慨的評價王金合大師堅韌不拔的精神。
鈞瓷鑒賞家張國鵬說:‘我十幾年前就知道王老師,他是個非常踏實勤奮和有信念堅定的人,他和晉佩章大師一樣,非常低調和踏實,特別重視鈞瓷釉色的研究’。
張勝利主任和王金合大師進行了親切地交流。就幾件鈞瓷的釉色和器型,張勝利主任直爽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只注重釉色,而忽視造型則是遏制鈞瓷發展的瓶頸,陶瓷藝術不僅僅是器型、也不僅是釉色,而是釉色和器型的完美結合;陶瓷不僅僅是藝術,而且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陶瓷需要科學的指導。張勝利主任和王金合大師握手同語:“鈞瓷則更需要科學”,其實真是如此,鈞瓷的窯變藝術不同與其他瓷類,它的窯變藝術需要更加嚴格的科學技術作指導,有人說,窯變靠天而成,即是火候,其實火候就是科學技術。
型為本,釉為魂,對鈞瓷而言尤其如此,鈞瓷是火的藝術,造型和釉色的完美結合成就了鈞瓷的至尊地位,。
當離開“天合坊”所在的鈞瓷古都神垕鎮時已是暮色深降,歸途的車上,張勝利主任對鈞瓷鑒賞家張國鵬說:“王金合一定會紅起來,在鈞瓷領域一定會成就顯赫的地位,他研究燒制的鈞瓷釉色與眾不同,確實耐人品味,他的作品讓窯變釉色人為的造型達到了統一與結合,堪稱一代“窯變之父”!驹瓨祟}:天人合一 窯變之父 ——記“天合坊”掌舵人王金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