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后繼乏人 開封汴繡能否重煥光彩?
2014/7/7 17:44: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五大名繡有汴繡、湘繡、蜀繡、粵繡、蘇繡。明代學者屠隆看到過宋代汴繡作品,稱贊道:“宋之閨繡畫,山水人物,樓臺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故眉目畢具,絨彩奪目,而豐神宛然,設色開染,較畫更佳,女紅之巧,十指春風,回不可及。”代代相傳的汴繡歷史悠久,2008年開封汴繡成功申請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汴繡歷史】北宋時刺繡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商品經濟大發展的北宋,刺繡業在手工業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把汴繡稱為宋繡。宋繡在中國刺繡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在實用品和欣賞品上都有輝煌的成就。上承古代刺繡的優良傳統,下開明清刺繡高度發展的先河,作為北宋都城開封的刺繡,以其地位的優越和人才的集中,無疑是宋繡的冠冕。
宋繡起源于北宋皇宮。崇寧四年,開封城中一所以刺繡為專業的“大學”——文繡院誕生了。當時各路選聘的善繡工匠入文繡院授藝,300名繡女云集京師,飛針走線,專為皇帝、王妃、達官貴人刺繡服飾和繡畫,皇帝的龍袍、官員的朝服、烏紗帽、朝靴都是宋繡精品,因此宋繡也被譽為“宮廷繡”或“官繡”。宋時開封刺繡之花可以說是開遍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而后年老的繡女出宮,把宋繡技藝帶出,流入了民間。
汴繡,素有繡品“國寶”之稱。它繼承了宋繡的題材、工藝特點,借鑒了蘇繡、湘繡等姊妹繡藝的長處,吸收了河南民間刺繡的鄉土風味,并在此基礎上創新了大量針法。既長于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又善于山水圖景,刻畫人物形象細致傳神。繡品既有蘇繡雅潔活潑的風格,又有湘繡明快豪放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汴繡”繡工精致細膩、色彩古樸典雅、層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宋人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稱它為“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汴繡傳承】向前發展的勢頭很好
開封汴繡產品獨具特色和實力,近年來在全國大賽中屢獲殊榮,載譽而歸。汴繡行業涌現出了一大批人才,領軍人物有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王素花、程曼萍、牛海燕等。
王素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汴繡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在孩提時代,王素花就跟隨工于女紅的外祖母學習繡花,自此就愛上了刺繡藝術。在1959年,開封汴繡廠受當時開封市委、市政府的委托,決定繡《清明上河圖》,代表河南人民向國慶10周年獻禮,而這一重任就由年紀輕輕的王素花和她的同事們承接下來。從開工到完工的3個半月里,炎炎夏日王素花汗流浹背,足不出“戶”,一次家都沒回過,終于完成了這一重任。而今,年逾七旬的王素花仍從事著汴繡傳授工作,她說,汴繡就是她的生命,每一天都要為汴繡奮斗。
程曼萍1972年進入汴繡廠,跟隨第一代老藝人系統學習,至今從事汴繡工作已近40年,全面繼承了汴繡傳統技法,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目前在汴繡廠負責技術工作。她說,一定把所掌握的汴繡技藝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年輕人,既繼承又創新,盡到傳承人的責任。
牛海燕在15歲時憑著對藝術的愛好,進入開封某職高刺繡班學習,從此與汴繡結下緣分。在雕花繡架上,牛海燕干了近三十年。將近三十載的刺繡生涯里,她大膽創新針法,創作了很多精美的汴繡作品。牛海燕說,汴繡創作需要天賦和悟性,在這一行堅守下去才能成為行家里手。
汴繡藝術根植于文化底蘊深厚的七朝古都開封,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歷史條件,是這片沃土滋養出來的一朵奇葩。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群眾的審美意識提高、購買力增強,汴繡的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加;今年,開封宋都文化產業園已經晉升“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大大增多,為汴繡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汴繡的發展,借助這個大好時機,目前全國五大名繡之一的汴繡向前發展的勢頭很好。
【汴繡危機】
“人才流失,后繼乏人”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三位省工藝美術大師既為汴繡感到驕傲,又為汴繡這一行的發展深感憂慮和困惑,“人才流失,后繼乏人”是三位大師的共同看法。目前汴繡的教授全靠師傅帶徒弟,開封至今沒有一所專門教授汴繡、培養汴繡人才的學校。汴繡行業成才周期相對較長,一個技藝精湛的繡工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培養和訓練,并且對從業者的藝術素養和悟性要求較高。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愿意接手這一行,覺得它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小,缺乏經濟效益,在入這行早期還不如端盤子、賣服裝掙錢多。年輕人對繡花這種手工技藝感興趣的不多,往往很難熬過學習和磨煉階段,而這個階段恰恰更需要耐得住枯燥和寂寞,以極大的熱忱和韌性才能堅持下去。歸根結底,古老的汴繡藝術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傳承和發揚。
■ 詩詞欣賞
遙望陳橋 (蘇福根)
金色龍袍終釀成千秋詠嘆縱使黃河岸邊那高聳的金鑾風雨飄搖的古老驛站無意間成就了一代帝王的發端波斯文化上河圖開封府里現青天怒發沖冠終不抵金牌圣令國難當頭辨不出孰忠孰奸金戈鐵馬早已是龍鐘甩袖家仇國恨怎也個戚戚慘慘志壯難雪靖康恥西湖歌舞度偏安坐井難譴千古恨南望王師又一年八聲甘州
念奴嬌 觀東京夢華 (蘇福根)
東京回夢,望不盡、千古史詩如畫。長袖輕舞歌盛世,金縷香車寶馬。玉砌雕樓,星花夜放,汴水流華夏。萬國朝賀,一時恩揚天下。可嘆壯歲金戈,長嘯仰天,悲淚空灑。坐井難平臣子恨,縱使帝國富甲。過眼鉛華,此生唯念我:故國強大。鄭開一體,頻傳崛起佳話。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