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以汝瓷之名 唱響文化大戲
2014/8/7 16:49:4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汝瓷、汝帖、汝石并稱為“汝州三寶”,天下聞名。而被形容為“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為五窯之魁的汝瓷,如今已經成為汝州市文化支柱產業。面對全面省直管,汝州市以實施“文化名市”為戰略,充分挖掘汝瓷產業文化底蘊,以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相關產業。
一個小博物館承載千年汝州史
4月15日,記者走進汝州市文廟,這個在全國各地成為祭祀中國杰出的思想家、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的古建筑群,如今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汝州市汝瓷博物館的所在地。
進入院內,大成殿高大可見,單檐殿式,面闊5間,進深兩間,綠瓦獸吻,氣勢雄偉,莊嚴肅穆,頗具權力象征。
“這個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陳列古今汝瓷為主的專業性場館,館內藏品十分豐富。其中汝瓷天青釉洗,制作講究、工藝精湛、光亮瑩潤,開片密布,裹足滿釉支燒。汝瓷荷葉口瓶,器形高大莊重、工藝精良,天藍色釉層勻凈,密布開片,是北宋時期珍品。”博物館內的解說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著名書畫大師李苦禪曾題詞:“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美也”,以此盛贊該博物館。
“汝州市成為直管縣(市)后,對進一步發展汝瓷文化,促進汝州市文化、經濟發展,會有更多的紅利。”汝州市文化廣電局副局長桂愛紅說。
“一抹天青”見青天
汝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典范,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5大名瓷之首,是當時的宮廷用瓷。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變”讓汝窯在戰亂中窯空煙冷,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僅僅20年的時間,汝窯便由盛及衰。至新中國成立時已斷燒近千年,民間便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之說。
提起汝瓷,一個人名是怎么也繞不開的。她就是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孟玉松。她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她因貢獻突出被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孟玉松也是建國后汝瓷文化產業興起的功勛之一,她用常人難以想象的熱情與執著,41年來投身汝瓷的恢復與研發。汝瓷因為她的付出,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孟玉松1983年底接受國家恢復汝瓷天青釉項目,她不辭勞苦,多次進京請教專家。經過4年多的艱苦努力和上千次的燒制,斷代800余年的那“一抹天青”,終于重現世間,填補了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大空白。
“我一生用41年研究恢復汝瓷,汝瓷也塑造了我美麗的人生。”孟玉松這樣概括自己40年陶瓷藝術生涯。
孟玉松用自己的41年見證了汝瓷的恢復歷程,也目睹了汝州以汝瓷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汝瓷的研發力度和發展規模正在不斷加大,汝州市酷愛汝瓷的有志人士紛紛獻身汝瓷開發事業,產生了朱文立、李廷懷等一批優秀的汝瓷專家。全市汝瓷企業已經達到了63家,年產值平均在40萬元以上的汝瓷生產廠家就有34家。汝瓷研制開發出了200種以上的新品種,從工藝瓷器發展到觀賞陶藝,從高檔禮品到實用器具,品種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精,產品在國內各個省份都有銷售,并遠銷亞洲各國。
以汝瓷文化為代表的“汝州三寶”,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2013年,該市地方財政收入25.6億元,增長60.6%。
壯大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近年來,汝瓷文化產業從規模和層次上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更合理的開發利用。”桂愛紅說。
她告訴記者,汝州市專門成立了汝瓷協會,作為研究汝瓷的群體組織,對生產工藝以及開發工作進行專業研討。同時,完善了保護基地,汝瓷博物館作為全國乃至世界唯一以珍藏汝瓷為主的專業性文物保管場所,從環境、管理、安全、保護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珍藏的大量汝瓷實物和標本以及近代仿制產品,通過了兩個專題汝瓷展室向社會各界展示和宣傳。
“汝瓷企業目前已經成為汝州市文化產業的主導產業。”桂愛紅說,“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汝州市的文化產業絕大部分屬于民營企業,在資金、技術、規模、文化以及發展前景方面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和束縛,基本上是各自為戰,零散經營,互不交流,形不成行業規模,甚至存在不正當競爭因素,幾乎沒有任何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桂愛紅告訴記者,目前汝州市從事汝瓷仿制生產行業的已經發展到60多家,但大部分停留在家庭副業式的水準,生產流程和規模現代化程度偏低,且各家產品的特點和風格優劣不一,參差不齊,有悖于系統化、科學化發展趨勢。正是這個原因,汝州市的汝瓷產業才一直未得到大規模發展。
近年來,汝州市積極實施“文化名市”戰略,急需具有重大影響和帶動力的文化品牌及文化支柱產業。汝州市委、市政府經過廣泛論證,多方考察,借鑒外地經驗,決定把汝瓷產業作為主導文化產業進行大力扶持和引導,進一步傳承弘揚汝州優秀傳統文化,做大做強汝瓷文化產業。為此,該市打造寬松的投資發展環境,讓文化產業享受更加優惠的政策。特別是在品牌戰略方面,該市利用汝瓷故鄉的有利地位,通過舉辦汝瓷文化博覽會及辦好全國汝官瓷杯書畫作品大賽等活動,以及建立具有汝州地方特色的汝瓷精品展示基地、汝瓷創業基地等汝瓷產業園區,進一步發展壯大汝瓷產業。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經濟網—河南經濟報(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