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京華時報社長吳海民:打造最具公信力內容平臺(3)

2013/7/9 14:49:49 點擊數: 【字體:

換來公眾的信任。這種信任是不斷累積起來的,你一篇篇報道,時間長了,就不斷地加深這種印象,不斷累積這種感情,最后上升為對一家媒體整體的信任。我們現在說的公信力,與其說對一家媒體報道的信任,不如說他是信任媒體本身,他又超越了具體的東西,形成這種印象了。

  周曉鵬:也就是品牌和一種概念在里面了。

  吳海民:媒體的公信力在這個時候就對象化了,事實上已經人格化了。

  周曉鵬:或者說也是品牌化了。

  吳海民:基于這種信任,公眾對一家媒體的可信性產生本能的感知和評價。就像《京華時報》一樣,現在賣報紙已經不是靠封面了,我們最初創辦的時候,一定要把封面設計得更刺激一點,視覺沖擊力更強一點,讓它有十秒鐘效應,靠這個來取勝的。現在不是這樣,現在任何到街頭買《京華時報》的人是可以不看封面的。

  周曉鵬:他買的是整份報紙的內容。

  吳海民:他是一種預期,一種信任。

  周曉鵬:他相信這份報紙我買完以后,整個世界上或者中國所發生的事情,我應該了解的,我需要了解的,我在京華里全都能看到。

  吳海民:對。這就是他對媒體的信任,不再去進行比較了,給你一塊錢,京華拿走了。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映。一旦建立這種信任的話,就形成了依賴,公信力在這個時候會轉化為一種忠誠度。這上面是我對公信力的解答。

  周曉鵬:剛才吳社長在講公信力的時候,多次提到京華的評論,我們也注意到京華的評論,最近無論在版面上也好,在質量上也好,都有很大的變化,咱們京華有意識加強評論版的力度,是不是從擴大品牌影響力或者擴大內容的影響力角度去考慮?

  吳海民:你說得非常對。影響力有幾個方面,評論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把影響力的問題具體說一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影響力。如果說公信力強調的是媒體的內在素質,那么影響力主要表現為媒體的外在力量,它指的是媒體對公眾的社會認知、社會判斷、社會政策、以及相關社會行為所施加影響的能力。或者還可以換句話說,它是媒體在影響受眾思想,引導社會輿論,干預社會生活,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它所能夠發揮作用的一種力度。影響力的大小取決于媒體社會功能發揮的程度,決定著媒體社會價值實現的程度。影響力這個詞這些年被廣泛使用,可以在多種場合看到所謂的影響力,比如說廣告合作說影響力,發行的時候說影響力,內容發布也是影響力,品牌活動也是影響力,影響力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實現,但我跟報社同事們講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影響力來源于媒體的內容。

  周曉鵬:來自于內在的依托。

  吳海民:這是最根本的東西。離開內容,所謂的影響力那都是不可持續的無源之水,比如有些媒體在內容上不下工夫,猛造勢,好像造勢就是一種影響力,那是一種誤解。一定要在內容上下工夫。

  周曉鵬:可能有影響,但是未必有這個力,即便在某個時間段有這個影響了,但是未必有持久的影響,如果有影響力的話,表明是由于持久性的,有力度的。

 吳海民:沒有內容做支撐的影響力是不可持續的,是空中樓閣。我們認為《京華時報》在影響力上,當然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我們現在品牌也在發力,整個經營也在發力,但是我們自己很清楚,我們一定要在內容建設上下大功夫。內容建設主要是幾個方面,一個是有影響的新聞報道,第二個是評論,第三個輿論監督,第四個主題策劃。我認為影響力主要在這四個方面。先說報道,要在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上,我在這里講到高質量是指媒體的報道,它是影響社會的日常手段,也是構成媒體影響力的基本材料。媒體影響力如果是一個大廈的話,它就是由日常新聞報道一磚一瓦建造起來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續不斷的新聞報道所產生的持續的,不斷的影響,它在累積著,加強著媒體的影響力。當然,我們也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報道都能產生影響,很多報道可能還會削弱影響,比如說那些平庸的報道多了,這個媒體就跟著平庸了,比那些低劣的報道多了,這個媒體也可能低劣了。

  在這個時代,由于網絡的迅猛發展,媒體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現在已經不是缺信息的時候了,你隨便弄一條消息就受到歡迎嗎,未必是這樣,因為大家缺少不是信息,信息泛濫了,爆炸了,甚至過剩了,這個時候,能夠產生廣泛深刻影響的,我認為主要是兩種報道,一種就是獨家報道,一種就是深度報道。獨家報道為什么有影響呢?因為是首先發布的,它可以做到先聲奪人,它是后來信息不斷擴散放大的總源頭。以后不管多少人轉載,多少人放大,它都在擴散著你的影響力,因為你是源頭。這是毫無疑問的。還有一個是深度報道,這種深度報道由于能切中時代發展的脈搏,能夠直擊公眾關注的焦點,敢于觸碰社會發展的難點,容易在公眾中引起強烈的共鳴,從而能擴大你內心的影響力。更多的情況下,在今天,影響力是從這些報道中形成的。這些深度報道反映出一個媒體的新聞敏感度,反映你對事件駕馭的能力,它反映出你鮮明的立場,同時反映出你的品格。這種影響力會不斷地放大。

  第二個方面,影響力要在觀點鮮明的評論上下工夫。剛才提到《京華時報》的評論,確實這幾年來下了大的力氣,我們認為這是《京華時報》這兩三年來改版最重要的一步,因為《京華時報》在過去初創辦前幾年是不說話的,甚至是連創刊詞都沒有的一份報紙,就只講事,不說話。那個時候是行得通的,因為那時候大家還缺少信息,現在大家不缺少信息,缺少的是觀點。這個時候你再不說話,就是一個啞巴。我們從2008年年底持續改版時就提出來評論是媒體高高舉起的一個旗幟,是媒體向周圍世界發出的聲音,那么他也是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力的思想高地。在今天資訊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受眾所缺少的已經不是信息,而是對信息的選擇、理解、分辨、消化。這些消化需要觀點來指引,特別需要評論。而且信息接受得越多,就越是需要評論,同時今天又是人人都是麥克風的時代,眾說紛紜,讀者也需要在雜亂的噪音中,分辨出那些主流的聲音,分辨出那些最令人信服的權威觀點,這些就是時代的強音。《京華時報》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正是基于這么一個認識,我們花了兩到三年的時間,現在構筑了《京華時報》完整的評論體系,同時構筑了京華時評這個觀點高地,一個高地,一個體系,這個體系包括時事評論,財經評論,文娛評論,教育評論,包括各個專業領域的評論,比如房產、汽車、健康領域的,旅游等等,在各方面都在發聲,體育也在發聲,這樣一個體系已經構成了。再一個特別是構筑了京華時評這個品牌觀點高地,從不說話的報紙,到天天要說話,而且要敢說話,說真話,也要會說話。有很多重大的問題,北京的,全國的,乃至世界的問題,我們都發聲,這塊的例子很多了,比如關于北京的地鐵禁報令,連續發九評、十評,比如關于廢除強拆,我們連續發五篇評論,關于上海大火發了多次評論。最近幾期評論,大家印象也很深等等。特別是在有的時候,我們很多兄弟媒體覺得不好講話,不知道該怎么講話的時候,《京華時報》及時地發出了評論。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新疆“七五”事件出來以后,這個太突然了,而且太重大了,背景又太復雜了,這個時候要不要發篇評論?第二天全國的媒體只有三家發評論了,是人民日報、新華社,還有《京華時報》發了。三篇評論,《京華時報》的評論最好,標題也非常醒目,“穩定是福,動亂是禍”,直截了當,旗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嘉賓訪談 2011年05月27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吳海民:都市報紙戰國時代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