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秋,尚鉞同志轉到黑龍江省昂昂溪市第五中學任教,與鄒大鵬同志一起組織了反帝同盟,發動學生進行罷課斗爭,反對反動的訓育主任。尚鉞同志遭到解聘后,于次年5月,經柯仲平同志介紹,到上海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工作。不久,又被調到黨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任采訪部主任。1932年4月,黨中央派尚鉞同志到滿洲省委工作。1935至1936年又轉到北平市委、寧夏中衛縣工作。1938年4月,黨的長江局派他到郭沫若任廳長的政治部第三廳工作。
建國以后,尚鉞同志有過一段崢嶸歲月。1949年3月,他隨華北大學進入北平,參加了人民大學的籌建工作,歷任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并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北京市政協常委等職。50年代初期,他已年逾五十,除堅持講授中國通史等課外,還要指導教師的教學、研究和研究生論文的寫作,先后培養了四批共80多名研究生,編寫了100多萬字的《中國通史講義》。1954年他主編的《中國歷史綱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力圖用馬克思主義解釋中國歷史發展規律的簡明通史。
1959年間,全國開展大規模的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尚鉞和孫冶方、巴人分別被定為史學界、經濟學界和文學界的代表人物,受到錯誤的批判。“文革”十年中,尚鉞的身心和家庭再次受到嚴重的摧殘,但他始終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清醒的政治頭腦。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校,尚鉞繼續擔任歷史系主任。他不顧高齡和重病,組織人力修訂《中國歷史綱要》,編寫續篇。
1982年1月6日下午,尚鉞同志因病逝世。
1991年3月23日,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尚鉞同志誕辰9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領導知道我與尚鉞相識幾十年,也邀請我參加紀念他的座談會,出席者不僅有人大領導、首都史學界專家,尚鉞同志的女兒尚嘉蘭,還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駐中國的大使。人們緬懷尚鉞同志一生的業績,認為他的史學研究成果和他所倡導的學風,有著廣泛的影響。朝鮮駐華大使在講話中,特別表彰了尚鉞同志對金日成元帥少年時期的啟蒙教育,說他是金元帥的革命引路人,還說尚鉞同志所寫的與金元帥少年時期相處的回憶錄,已為朝鮮革命博物館珍藏。金元帥始終尊重尚鉞同志,珍惜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朝鮮解放后,金元帥曾邀請尚鉞同志到平壤去作客,作短期休養。(本文原載于《炎黃春秋》雜志2001年第3期,作者:陳模)【原標題:尚鉞:少年金日成的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