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謝安:真名士,自風流(3)

2013/7/24 9:44:55 點擊數: 【字體:



    衣冠磊落扶晉祚

  從容杜奸謀

  謝安給桓溫做司馬,韜光隱晦忍了兩年后,終于找到理由擺脫桓溫,被朝廷外派到吳興郡當了五六年的太守,最后才調任朝廷三品侍中。熬了七八年后,他已經是快五十歲的人了,這才開始真正嶄露頭角。而桓溫是那時的大權臣,一門心思想篡位,再不濟也要逼著皇上給他封個攝政王,想把天下都掌握在他一個人手里。可謝安卻一心維護晉室,完全站在了桓溫的對立面上。于是,東晉這兩位大人物之間,從此展開了一場性命攸關的較量。在桓溫的強勢之下,謝安雖身處險境,但始終以退為進,隱忍后發,并且利用他的聲望和個人魅力,牢牢地團結起廣大士族官員,穩定住“抗桓統一戰線”,不給桓溫留下任何可乘之機。然后等待時機,在桓溫最薄弱的時候,給他以毫不容情地打擊。

  在同桓溫的較量中,最驚心動魄的莫過于下面的故事。桓溫行廢立,把原來的皇上廢為海西公,扶丞相司馬昱登上了皇位。其實,他想“姑予取之,必先與之”,指望司馬昱在他的威懾之下,就把那個位子干脆讓給他。結果,司馬昱忽染重病,真的開始打算要禪位給桓溫了。在謝安和當時幾位士族官員的堅定團結之下,大家硬是頂住了桓溫的威懾,以最快的速度扶立太子,繼承帝位,讓桓溫圖謀晉室的計策徹底泡湯。桓溫聽到這個消息,當即領兵入朝,并且放出口風要先殺謝安和另一位重臣王坦之。謝安和王坦之到新亭去迎接桓溫,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桓溫在帳后埋伏了刀斧手。王坦之雖然并非無能之輩,結果當時卻頂不住了,嚇得汗流浹背,連上朝時記事用的手版也拿倒了。官員們驚恐萬狀,個個大氣不敢出。謝安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從容走上前,同桓溫見禮,然后朗聲發問:“桓公!我聽說那有道的諸侯,當為國家守衛四方,您卻為什么要置兵于帳后呢?!”謝安的一句話把桓溫逼得必須做出選擇:要不你殺了我,然后篡逆;要不你就乖乖接受朝廷裁奪,當好輔政大臣。何去何從,你自己看著辦吧!謝安豁出去了,就算拼上性命,他也要把桓溫逼到底。桓溫經過一番艱難的思想斗爭,同時看到朝中的反對勢力這么強大,終于權衡利害后做出了選擇。于是,桓溫忽然換上了另一副神色,笑著說,哎呀,安石呀,我沒別的意思,只是不得不防備一下。然后就吩咐撤去刀兵,拉著謝安閑談起來,把滿朝大臣看得目瞪口呆。從這件事后,東晉的“桓溫時代”開始走向黯淡,東晉最安定的“謝安時代”,漸漸呈現在了人們眼前。

  談笑靖胡沙

  謝安對東晉的貢獻,第一件就是他臨危不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從從容容阻止了桓溫的篡逆,保住了這個國家。另一件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說到淝水之戰,很多人都會迷惑,苻堅90萬大軍對謝家的8萬北府兵,謝安如何取勝呢?這的確是有深刻原因。謝安執政后,對于那場千古大戰的準備工作就已經開始了。看看謝安是怎樣來調整國家的,就知道這場大戰的“先期準備”了。首先,桓溫死后,他的弟弟桓沖接掌大權。謝安看到當時所有同北方接壤的州郡幾乎都掌握在桓家手里,靠一個家族的力量,肯定不能對付北方胡人強大的鐵騎。另外,桓家歷來存著反心,朝廷也不能全力地支持恒家勢力的發展。只有一個辦法:改變勢力格局!在桓溫死后一個月,謝安以機智而果決的手段,開始削弱桓家的勢力,使得桓家不得不讓出了揚州、徐州等下游最重要的方鎮,收回朝廷手中,搭建起“荊揚相衡”的大格局,開啟了東晉最為安定的局面。而這種大改變竟都是在平穩中完成過渡,沒有引起任何不安,且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東晉從來沒有停止過的內斗,被暫時擱置一邊,大家求同存異,團結一心,一致對外。甚至前秦的官員們曾評價說,那時的東晉是“君臣和睦,上下一心”。

  接著,謝安毫不放松,立即舉薦侄兒謝玄在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迅速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是為后人熟知的有“常勝軍”之稱的北府兵。這支“北府兵”仿佛一個穩定天下的籌碼,一方面用來抵御外敵,保衛京師;而另一方面,又對上游的桓家形成了威懾,讓他們無法輕易就動起反心。同時,謝安調理內政,一面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另一面又以強大的物力來支持國家的軍需。北府兵的組建非常及時。謝玄來到廣陵剛過了一年多,前秦就向東晉發起了第一輪的強力進攻。局勢一度十分危急,以至于謝安甚至在建康的江面上布置防御。而最終謝玄不負謝安的推舉,在十分艱難的情勢下,率領著組建不久的北府兵,4戰4勝,以5萬精銳全殲秦軍14萬人,把秦軍趕回了淮河以北。北府兵從此威震江淮,直到淝水之戰前,秦軍主將還說,士兵們有畏敵的情緒。當時的東晉,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都被謝安調理到了最好狀態。

  所以,苻堅一心要進攻東晉時,前秦的忠臣,甚至他的親人朋友,都苦口婆心地跑來勸諫。他的弟弟苻融曾流著淚說,東晉有謝安、桓沖這樣的偉人,是滅不了的。但是,苻堅一意孤行,于公元383年,秦晉之間這場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爆發了。苻堅下令,全國范圍內的男丁,每十名抽一人來充軍,這樣組成一支“九十七”萬的大軍,滅掉“東南一隅”的晉朝,就像“疾風掃落葉”一樣的簡單。但是,他忘了大秦雖然是氐族人在做統治者,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漢民人口占2/3還多的國家!他的90多萬“大軍”里,有近60萬的士兵都是漢人!那時前秦建國時間不長,漢族百姓心里還惦記著“大晉”何時能來收復中土,漢族士兵是不可能為了異族建立的“大秦”跟自己的同胞拼死作戰的。淝水之戰后謝玄北伐,黃河以南原來前秦領土上的所有漢人塢堡,都激動地跑來歸降,就說明了這個問題。但苻堅為了實現“掃清六合”的“宏愿”,早把這些拋到腦后。他親自統率著“大軍”,以“鋪天蓋地”之勢,向南方開進。當時東晉上游有桓沖,下游有謝玄,于是苻堅就選擇了這兩大防御區的交接地帶——豫州作為突破口。他想,如果突破豫州,就可以兵臨長江,直搗建康了。

  苻堅“大軍”的聲勢震動了東晉朝野上下。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惶惶地等著謝安想對策。謝安很快表態,“可將當軸,了其此處!”(我要帶領國家的中堅力量,在這里了斷他!)。但“一百萬大軍”這個數字,實在太超乎當時人們的想像,甚至作為主帥的謝玄,也心神不寧。謝安看到這種情形,沒有排兵布陣,而是拉著謝玄和親友們到別墅去下棋。謝玄的棋藝本來要高過叔叔,但由于心里害怕,一下就輸。謝安等大家的情緒漸漸地穩定下來,才下令回府。針對苻堅攻取豫州的策略,謝安做出了戰略部署。把前線安排妥當后,他就繼續不動聲色地維持著整個國家的穩定。建康一點都不像發生了重大戰事,老百姓生活一切照常,沒出現什么搶購風之類。謝安兵分三路,主動迎擊。這一場戰役的兩個大回合,都是在淮河岸邊發生的。秦軍離長江還有幾百里遠就被北上迎擊的晉軍阻斷了去路。

  有人會想,謝安為什么不憑借長江天險和秦軍決戰呢?那不是更加以逸待勞嘛。其實,如果淝水之戰謝玄戰敗,苻堅調整軍隊還需要經過許多天,才能進抵長江,比照謝安淮南之戰時在建康布防的事,等苻堅的大軍趕到,建康的長江防線就又已經布好了。所以,淝水之戰實際上只是一場邊境戰爭,如果東晉戰敗了,人們很可能就會看到,在長江邊上秦晉之間的一場決戰。長江,正是謝安留給東晉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在前秦和北府兵發生的所有戰斗中,北府兵一直都在主動迎擊,從沒有等著對方打上門。淝水之戰中,苻堅原本在淝水東面的洛澗布下了堅固的防線,以擋住謝玄的東路軍。結果謝玄派劉牢之奇襲,以5千破5萬一舉攻破了洛澗,還斬殺了10名秦軍大將,為淝水之戰打了一個漂亮的揭幕戰。謝玄接著兵進淝水,和秦軍形成了對峙。最后,謝玄用巧計誘使苻堅臨陣退兵,并抓住時機發起突襲,終于以8萬北府兵大破前秦在淝水前線的主力十幾萬人。苻堅留在后面的幾十萬“大軍”,原本大多數都是被強行征發來的漢人,這些人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四散奔逃,整個前秦大軍完全崩潰。戰斗當時的謝公,像往常一樣,在府里平靜地跟客人下棋。淝水之戰捷報報進府中,他看完后,就輕輕放在一邊,繼續棋局。對面的客人實在堅持不住了,輕聲地問,是不是前線的消息呢?謝安淡淡地回答,小孩子們已經大破敵軍了。

  或許,當時的謝安,也不該會是如此平靜的吧,只是他認為一個人,無論面對多么大的危險、壓力,都要始終保持一種內心的平靜,這種平靜就是最強大的力量。也許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也會碰到很多類似的事情,當你沒有意義地驚慌失措時,不妨去想想當年謝安的“小兒輩,大破賊”,這正是對一個人的心志最好的歷練。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一,它保衛了江南人民的安定生活,保住了先進的民族文化的延續。而這一戰,也成為謝氏家族流傳千古的華彩和輝煌。謝安不懼強頑的膽色,處變不驚的氣度,贏得了無數后人的景仰,李白這樣寫道: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靖胡沙!

  飛鳥盡,良弓藏

  淝水之戰把謝安推上了權力和聲望的巔峰,緊跟著捷報的傳來,歷史上屢見不鮮的一種情形,也同樣在謝安身上發生了。那就是謝安和謝氏家族的不世功業,引起了皇室的猜疑。淝水大捷后,謝玄又率北府兵北伐,也是節節勝利,皇帝心里就越來越不是滋味了,越看謝安就越覺得他像要謀反。“功高震主”,誰對誰錯很難說。謝安早已預見到,謝氏家族功高蓋世,很可能就會超過皇室所能忍受的極限。所以,居然就在淝水之戰進行中,他就開始向皇室交權,上表皇帝讓會稽王司馬道子跟他一起“錄尚書事”,一起來當國家總理。淝水之戰勝利后,矛盾還是發生了。一邊是皇帝的猜疑與害怕,另一邊是朝臣們私下議論,謝公不會是當年的王莽吧?他要真的就是王莽,那咱們能有什么辦法?就在人們一片議論之中,謝安竟不事聲張地向皇帝上了一道表,自請離開京都建康,到廣陵去指揮謝玄的北伐。實際上,他就是把手中總攬朝政的大權,一把交還給了皇室。

  這件事讓后人看來都是那么出乎意料,對于當時的人來說,更是驚得一下子閉了口,不管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誰都不再說什么了。這件事也成為謝安政治生涯中最耐人尋味的問題之一。謝安挺住不讓,誰又能把他怎么樣?他大權在握、重兵在手,一個臉色就足以讓皇帝心驚膽戰。如此重比泰山的權力,他居然選擇了放棄,而且沒有給謝家找任何權力的后續。可以說,在謝安的性格里,他對名利始終都看得很輕,他更加在乎的是性情的追求。如果再跟這些人斗下去,難道真要去篡位?而且,他年紀也大了,實在沒有這個興趣了。對于國家,他能干得都干了,沒留下任何慚愧。從前皇上需要他,他就盡心地干,現在皇上不需要他了,他就平平靜靜地走,這也許就是最上乘的選擇。在歷史上進取者比比皆是,有成功的,有不成功的,人們都樂于去稱贊他們。但是,真正的退身者,又曾有幾人?一個“退”字,到底有多重的砝碼,誰能衡量得出來?《倚天屠龍記》里楊逍從孤鴻子手里奪下了倚天劍,大笑說:“這倚天劍好大的名氣,只是在我眼中,也不過如廢銅爛鐵一般!”然后就一把擲在地上,揚長而去。最后,孤鴻子竟然是被楊逍氣死的。楊逍這一“擲”,一下傾倒了不知多少武俠的讀者;謝安這一“退”,傾倒了當時以及后世一千多年的文化人。

  真正折服了后人的,也許并不是謝安如何拒桓溫扶晉祚,不是如何從容決勝于淝水,倒是這個千古難出其右的“身退”。正是這一“退”,把這“瀟灑”兩字寫到了極致,使謝安的人生一下趨近于完美。對謝安來說,“退”不是失去,恰是一種自我的追求。他只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需要外界來評價。這種內心的強大,是外界所不能傷害的。在后世無數贊美謝安的詩歌中,還是謝靈運評價得最為到位:達人貴自我,高情囑天云。兼抱濟物性,而不纓垢紛。也許因為是血脈相承,他更能貼近先祖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天津視窗 2010-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