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謝安:真名士,自風流(4)

2013/7/24 9:44:55 點擊數: 【字體:



    風流宰相,唯有謝安

  清談“誤國”乎

  在歷史上,人們對謝安也有爭議的地方。勿庸置疑,謝安是支持清談的,是清談大家、清談領袖。關于他的清談故事,最有名的莫過于他和王羲之的那場爭論。

  那是他倆都在建康的時候,有一天,倆人一起到冶城游玩,登上城頭,極目遠眺。這時,王羲之一看謝安,見他沉默中望著遠方那種悠然暇想的神色,仿佛已經不再置身在這塵世間一樣。作為謝安最好的朋友,對他那滿腦子的老莊思想,王羲之清楚得很。于是,王羲之想到了名士們整天清談玄虛,越想越覺得不舒服,就對謝安說,安石啊,你看大禹王為了勤勞政事,雙手雙腳都長滿了老繭;周文王為了國家而忙碌,老是忙到好晚才吃上飯,即便這樣,他還覺得時間不夠用呢。而現在咱們國家正是處在危難之中,人人都應該為國效力!而官員們整天清談,荒廢政務。文章寫得不錯,可對國家有什么用處!王羲之指望謝安能接受他的“金玉良言”,率先廢了清談。謝安在名士中影響很大,他要先不談了,其他的人就好解決了。王羲之說得很好,把謝安當成好朋友,句句發自腑肺。而謝安沒說好還是不好,只是看看王羲之,然后淡淡地說,當年秦國任用商鞅,施行嚴厲的法制,秦朝后來還是兩世而亡。能怪清談么?王羲之愣在那兒,半天說不出話來。無論如何,謝安的態度很明確:讓我不再清談?對不起,我不樂意。這件事大概發生在謝安42歲到50歲之間,那時他的官還沒做大,王羲之也還在世。

  作為后人,我們如何看這件事呢?應該說,謝安是個非常自我的人,在外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就會盡可能地追求自己心靈的自由和滿足,甚至不惜以物質條件來換取。在他看來,清談玄理給他帶來了美好的心靈享受,這完全是他自己的事,與外人無關。謝安不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也不想名垂青史。不少史學家說他是晉室的“忠”臣,總讓人覺得有點偏差。也許從他做的事來看,是個忠臣的路數,但是他卻不是為了“盡忠”才那么做的。其實他的思路很簡單,那就是順應大局。這個大局,其實就是自然。在他眼里,山水是自然,廟堂同樣是自然。所以,雖然他不得已出山,不得已當官,不得已扛了東晉的天下,但他總能夠調節自己去順應,一生“風宇條暢”,把一切都做到無懈可擊。山水和官場是一樣的。他把自己和外界的關系理順了,不讓任何事情處在斗爭當中,所以外面的事情可以做好,自己也能快樂。這對一個有情有欲的“人”來說,何其難也!這也就是古人常常說到的一種人生境界——出處同歸。

  謝安去世之后,桓玄(桓溫的兒子)遇到謝安的侄女謝道韞,(東晉最有名的大才女),問:“當年謝公高臥東山,沒有想作官的意思,后來為什么又出山了呢?”謝道韞莊重回答:“對亡叔來說,出山和不出山,又有什么差別呢?”明白謝安的思路之后,對他的“清談”,還有后面的“奢華”,就好理解了,也就不會去指責他了。

  關于謝安的“清談”,王安石的詩有個比較客觀的評價:謝公功業自超群,誤長清談助世紛,秦晉區區等亡國,可能王衍勝商君?說起“清談”,人們可能會想到“清談誤國”的說法。其實并不是這樣。舉個例子說,“清談誤國”跟“紅顏禍水”有點相似之處,把后面兩個字擋起來看,“紅顏”當然是個好東西,與“禍水”沒有任何必然聯系。“清談”也是這樣。就是因為當年西晉的大清談家兼宰相王衍因為“清談”誤了國,所以這個詞被流傳了下來。

  首先,“清談”到底談的是什么?談“玄”,具體說就是《易經》、《老子》、《莊子》這“三玄”,還有用道家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這是非常好的哲學思考和討論,老莊思想到了那個時代才和人們的生活結合得這么近。正是因為有了“清談”,有了玄學,魏晉南北朝的文化才會如此絢爛。實際上“清談”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思想價值,甚至藝術價值。其次,“清談”有一定的規則,不是幾個人胡侃。清談的名士們都非?粗厝似,都希望自己能做“君子”,做光明磊落的人(無論能否真正做到,但大家都有這個愿望)。有時“清談”起來,他們會爭得很厲害,但又都很虛心,一旦發現對方有理,就會坦率認輸。另外,“清談”很講究引征和辯駁,引征事例都有理有據,不會輕率去褒貶人物和事物。 如果把國家的事料理好了,去探討人生哲學,是很好的事,該舉雙手贊成。但如果把該為國家做事的時間,都用來探討人生哲理了,那就是“誤”。

  的確,在那個時代,有一批這樣的官員,他們喜歡當“清官”(不是指的清廉),天天啥事也沒有,混日子就行了。他們把這種官叫“清貴”,反而看不起那些辛辛苦苦為國家做事的人,把人家稱為“濁官”。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官員都這樣,他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形成這種怪異風氣的原因非常復雜,這里就不贅述了?梢赃@么來看“清談”:第一,“清談”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誤國”的人;第二,“誤國”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清談”的人(謝安駁王羲之,就用的這條);第三,既“清談”又“誤國”的人,就是那些“清官”,但他們的個人品質也不一定不好,甚至有些人還是很有品行的。

  奢華本風流

  如果挑謝安的毛病,那么“助長清談”勉強能算一個。雖然他這樣做并非不可理解,但也不該因此認同。他還有另一個同樣被人爭議的事是奢華。跟對“清談”的態度異曲同工,謝安從不認為自己有給別人做“表率”的義務,或者他覺得那是對別人的輕視。他一貫的思路是“每個人都應該為了自己的性情活著”。 

  謝安是個有情人。這好像有點不可思議,看他處大事的風格,極其老道且十分理智,跟“有情”簡直正相反。不過,他的確是個有情人,而且把“有情”和“理智”十分自然地融合到一起。因為他“有情”,所以人們都愿意親近他;因為他“理智”,所以人們都愿意信賴他,這就是他無形中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性格。謝安很有“情”,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由著性來一下怎么了?人就應該這么活著。于是,就有了他的清談,他的奢華。謝安最有名的“奢華”,就是他對絲竹歌舞近于依賴般的愛好。謝安有一次也許是剛送走了親友,有點憂郁,就對王羲之感嘆說,人到了中年,總是很容易感傷,每每有親友離別什么的,就常常好幾天心里難過。“喜聚不喜散”,這是不是也是人之常情呢。我已經是桑榆之年啦,只是用絲竹音樂來排遣一下吧,又常常怕孩子們覺得我打擾了他們的快樂。王羲之聽了,也頗有同感。后來蘇東坡對此也十分感慨:“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這就是“絲竹”對謝安的作用。

  弟弟謝萬死的時候,他四十剛過,心里難受,就發誓十年不再看歌舞。結果他真的堅持了十年。可等到開禁后,就收不住了,那時他已經五十多,當了吏部尚書。于是國喪家孝,他一概不問,府里天天妓樂笙歌。謝安的毛病比誰的毛病傳得都快,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但時間一長,大家卻發現,無論別人說了什么,謝安都跟沒聽見一樣,你們說你們的,我該怎么就還怎么著。士大夫們一瞧謝安是不想改啦。那好,我們也跟著干。結果,明星人物又起了模范帶頭作用,整個建康全是歌舞生平。謝安聽聽歌、看看舞,不礙別人的事。時間一長,大家也就習慣了。但“國喪家孝期間不廢妓樂”這種極不合禮法的事,從此成了士大夫們的風俗。

  宰相私生活

  謝安是怎么教育謝氏大家族的孩子們,當好老爸兼老師的?謝安對待女人,是什么樣的態度?。

  1、言傳身教

  對士族社會來說,子弟們成器不成器,直接關系著家族將來的社會地位,是件不得了的大事。謝安在他的兄弟里排行第三,老大謝奕,老二謝據,老四謝萬,老五謝石,老六謝鐵。兄弟六人中,除了謝安在隱居的時候是個閑人,余下的死的死,做官的做官,誰也沒空教育孩子。于是,謝安在東山隱居時,就成了謝氏家族的“賢內助”,他給孩子們講詩文,讓他們懂得思考,明白做人的道理。孩子們漸漸長大,他還得給他們籌劃前途,替他們求親,給女兒、侄女們物色夫婿等等。僅史書中有記載的兒子和侄子就有11個,女兒至少4個(實際上遠不止這些)。

  讓我們現在的人看來,守著這些怠慢不得的寶貝們,謝安如何逍遙得起來?也許謝安是真的很逍遙,因為他的確對這些孩子們都喜歡得不得了。很有可能,他就以給孩子們當老師兼老爸為樂呢。謝安絕對是個溫存的家長,他從不訓斥孩子,體罰就更不可能了。這也就是老子說的“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作則。有一回,他的夫人劉氏管教兒子,夫人教訓兒子半天,謝安在一邊一語不發。夫人一看他的悠閑,很不滿意了:我怎么從來沒看見你教訓兒子啊?謝安微笑回答,我只是喜歡用自己來教育他們罷了。真是十分典型的老莊人生觀。

  謝安親手調教出來的孩子們中最出名的是“封”、“胡”、“羯”、“末”四兄弟(都是小名,有點像過去老人給兒子起名“狗剩”的意思)。首先,說說謝家這輩里最了不起的子弟 —— 謝玄。謝玄是四兄弟中的“羯”,不僅謝安,包括社會上的不少名流,也常常親切地稱他“阿羯”。別看謝玄一生戎馬,從桓溫手下小武將“司馬”一直做到北府兵統帥、車騎將軍,但他小時候是個標準的小紈褲模樣,喜歡華麗的衣服,手里拿個漂亮的紫羅香囊,腰上還要掛條別致的手巾,是嬌貴十足的公子哥。但他這種狀態的時間不長,被謝安早早調理過來了。謝安一見他那模樣就頭疼,《世說新語》說“患之”,就是“以之為患”,足見謝安心里有多煩。不過,謝安一向不訓斥子弟,為了他倒真沒少花心思,既要讓謝玄改了這毛病,還不能傷他的自尊。有一天,他把謝玄叫來,說要跟他打賭玩。謝玄一聽,立刻欣然答應。于是,叔侄倆就下賭注。謝安說,別的不要,就要他那個紫羅香囊。不一會兒,謝安把那香囊贏到了手。他思考一下,當著謝玄的面,輕輕扔到火里燒掉了香囊,然后又若無其事地繼續跟謝玄玩。小謝玄見到,一下子明白了那東西不是好玩意,至少叔叔很不喜歡。謝安沒有訓斥他,反倒讓他覺得心里很慚愧。此后,謝將軍一改前非,再沒做過半男不女的裝束,很有男子漢的模樣,為最后當上北府兵統帥去保衛國家,打下了最早的基礎。

  再說說謝家最了不起的才女——謝道韞。道韞是謝安大哥謝奕的女兒,謝玄的姐姐。謝奕很早就死了,道韞和謝玄都成了沒爹的孩子,就一直跟著謝安。所以道韞留傳下來的故事,都是在跟著謝安之后發生的。林黛玉“詠絮才”的典故源于謝道韞,不過,謝道韞可不是像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的。“詠絮才”的故事大致是這樣:道韞大約七歲時,有一天忽然下起大雪(大雪在江南不多見),謝安當時正給孩子們講文章義理。謝安看到大雪,忽然興致大起,欣然問孩子們,白雪紛紛何所似?這時小謝朗立刻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而小道韞忽然充滿暇想地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 謝安聽后,十分欣賞。這就是“詠絮才”的來歷。不過,小謝朗明顯不是搞文學的料,如果當時的雪是那種小雪粒的話,小謝朗的話就十分貼切實在了,確實更像“撒鹽”嘛。小道韞顯然是加入了自己的文學想像,這在謝安這樣的行家看來,自然很欣賞。

  謝安教孩子們讀書,《詩經》自然是必修課。有一回,他問大家,《詩經》里面,你們認為哪一句最好啊?謝玄的回答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一句,很傷感,也很溫情。而道韞卻回答:“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這一句出自《詩經大雅 蕩之什》,表達的是周王朝老臣憂心國事的詠嘆。道韞選的這一句明顯比謝玄要更深沉,更有高境。于是,謝安稱贊道韞“雅人深致”。而謝安也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說自己最喜歡“訏謨定命,遠猶辰告”,這一句是出自《詩經 大雅 抑》,意思是說:“把宏偉規劃審查制定下來,把遠大的謀略傳達給眾人”。這毫無疑問是政治家的思想,果然和他后來做宰相執政的思路非常吻合。

  2、千年梁祝寫真情

  通過謝安對待女人的態度,可以大家領略一下在這位風流宰相心里中,“好女人”應該是什么樣。他對梁祝故事的反應,很有代表性。大家對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很熟悉,一千多年來,被詩歌、戲曲、動畫、小提琴等各種各樣的方式演繹過。這個愛情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到今天,謝安功不可沒。“梁祝”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謝安的那個時代。當時謝安聽說了這個故事,十分感動,立即上表司馬曜,給祝英臺加封“義婦”稱號,并親自題“義婦冢”三字,要讓她成為天下女子的楷模。大家以此可以看出謝安心目中“義婦”的形象:可以“女扮男裝”去游學,談起了自由戀愛。父母給她安排好了婚姻,她卻一心戀著別人。戀人死后,她可以不顧名份、身份,死也要同戀人合葬一處。這樣的“義婦”跟歷來的“貞潔烈女”差得實在太遠了。以我們現在的觀念來說,祝英臺就是“反抗封建婚姻”的典型。而謝安就中意這樣的女人。如果說,謝安心里也有自己偶像的話,那就是祝英臺。說到底,還是那個字——“真”。他認為,只有這樣的“真”女子,才值得去推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天津視窗 2010-1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