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書·翟方進傳》載:“翟義……,少以父任為郎,稍遷諸曹,年二十出為南陽都尉。”時宛令劉立為外戚曲陽侯的女婿,又素聞名于各州郡,輕視翟義年少,看不起翟義。翟義巡視到宛,劉立正與別人對飲。翟義令人向劉立通報翟都尉到,劉立當耳旁風,談笑自如。翟義走到門外,劉立才起身相見。后劉立不向翟義通報私自以各種多義賊殺無辜。這事被都掾夏恢獲知后,不上奏就綁縛了劉立,并與翟義商議要把劉立投到鄧縣獄中。夏恢認為鄧縣是個大縣,恐途中出差錯,想趁著翟義到鄧縣巡視時一起送。翟義說:“‘欲令都尉自送,則如勿收邪?’載環宛市乃送,吏民不敢動,威震南陽。”(《前漢書·翟方進傳》)
劉立的家人派人快馬加鞭、晝夜兼程從武關到京都報告曲陽侯,曲陽侯奏于漢成帝,成帝追問翟方進。翟方進派人命令翟義放劉立出獄。后翟義受陷被免。即而為弘農太守,轉遷河南太守,青州牧。所在郡州皆以作風果斷、為人耿直、“有父風烈”而著名。后又徒為東郡太守,數年治理,該州物阜年豐,吏民安居樂業。
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正月,王莽讓平帝率侯王、列侯、宗室子弟上千人在新建的明堂舉行了祭祀大典。公卿、列侯等900余人聯名上書請給王莽:加九錫,用天子儀仗、享僅次于皇帝的待遇。當年底,14歲的漢平帝暴死。平帝還有同輩的諸侯王5位、列侯48位,王莽嫌他們都已成年,從平帝的姪兒幾輩中挑選了一位只有兩歲的劉嬰為繼。當月,王莽的心腹武功縣令孟通上報:他在井中挖得一塊白石,用紅色寫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幾個字。大臣們讓太后下詔,根據上天的符命,“為皇帝”就是“攝行皇帝之事”,這樣王莽當了“攝皇帝”。公元6年,改亢居攝,劉嬰立為皇太子,稱“孺子”。(王莽于公元9年正式改元稱帝)王莽則以周公自稱。此時,王莽稱帝之謀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引起了劉氏宗室及官吏的強烈反對,下層吏民也街談巷議,紛紛表示不平。
公元7年初,時為東郡(今河南濮陽縣西南)太守的翟義痛恨之至。一天,他對其姐姐的兒子陳豐說:“新都侯王莽攝天子位,號令天下,自稱學周公輔成王之事,我看要不多久,其必取而代之。方今劉漢宗室衰弱,外無強大藩國,王莽一旦發難莫能抵抗。我是宰相之后,官為太守,父子受漢皇恩深厚,理當率先討賊,以安劉漢社稷。想發兵西討王莽老賊,你肯隨從我嗎?”十八歲的陳豐當即以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許諾翟義。
他們立即與東郡都慰劉宇、嚴鄉侯劉信、劉信弟武豐侯劉璜密謀。東郡王孫慶素以驍勇多謀、善于治軍聞名天下,當時正在京城。翟義就假造朝廷詔書說孫慶犯重罪立即抓捕為名,于公元7年9月都試日召集其所統領的軍隊官兵士卒、武器裝備、車馬輜重,挑選精兵強將,首揭反王莽大旗。立東平王劉云子劉信為天子,自己任大司馬柱天大將軍,東平王教師蘇隆為丞相,中尉皋丹為御史大夫,傳檄聲討王莽書于各州郡,嚴厲聲討王莽毒殺漢平帝,騙取攝政尊號,挾天子以令諸侯,蓄謀漢家天下等十惡不赦之罪。公告天下今漢皇劉信已立,召號天下吏民共扶漢室,齊心協力鏟除王莽等竊國大盜。討莽檄文發出,郡國都為之震動,全國人反莽情緒激揚,勇躍加參翟義反莽大軍,可謂是響應而影從。“比至山陽,眾十余萬。”(《前漢書·翟方進傳》)長安以西23個縣的“資賊”趙明等人也造反響應翟義軍,很快也聚眾十余萬人。全國很快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莽浪潮。
正在做皇帝美夢的王莽聞之膽顫心寒,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整夜抱著孺子劉嬰在宗廟禱告:“昔成王幼,周公攝政,而管蔡挾祿父以畔,今翟義亦挾劉信而作亂,自古大圣猶懼此,況且莽之斗筲!”(《前漢書·翟方進傳》)又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 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王莽同時調動所能征調的大軍對翟義軍血腥鎮壓,年底在圉具(河南杞縣西南)攻滅翟義的部隊,翟義被捕碎尸于陳都大街。
翟義起事之時,其兄翟宣恐事不成,勸其后母回上蔡老家避難,后母堅決不離開兒子。及義敗,王莽把翟義家宅挖成污水坑,挖開位于汝南境的翟方進墓及其祖墳,“燒其棺柩、夷滅三族,誅及種祠,至皆同坑,以刺五毒并葬之。”(《前漢書·翟方進傳》)
翟義首舉反莽大旗雖軍敗身亡,但他揭穿了王莽篡權野心,點燃了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的星星之火,王莽最終葬身義軍戰爭的火海之中,尸首分離,頭被懸于宛縣街上示眾,百姓紛紛擲石砸其頭,并割下他的舌頭當下酒菜,落得個遺臭萬年的罵名。【原標題:漢朝柱天大將軍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