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送孩子到某東南名校就讀,回來之后大發感慨。他說,那所一流大學里,優秀的女孩子扎堆。他又說,似乎不僅僅是這一所大學,現如今,女生在學業方面全面超越男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全面。但是我感覺,傳統的由男性主導的社會在漸漸發生變化確實是不爭的事實。縱觀最近數十年,人類社會的分工開始出現明顯變化:一方面,各類機器的大規模使用,解放了勞動力;另外一個方面,對勞動力需求的相對減弱,使得大批的人得以從傳統的生產模式中得到解脫。于是,男性的性別優勢就越來越被淡化了。
我的一位老師,今年六十多歲了。他有一個獨生女兒,女兒結婚,又生了一個女孩。他們家的現狀是,三個本科生外加一個中專生共同教育一個小學生。談到希望,老人淡淡地對我說,沒有多高的要求,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輸給男孩子罷了!
與上述現象相對應的,不少家庭對男孩的教育似乎要寬松得多。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就業環境必然會越來越寬松。有了這種認識,不少人對男孩的要求在漸漸放低。適度寬容出大氣的孩子,沒底線的寬容當然也造就低能兒。我有朋友,動輒大談“十五名定理”。這個所謂定理是這樣的:據說,有人統計,當今社會混得好的,多數在求學期間是十到十五名左右的孩子。真正的尖子生,到社會上并不受歡迎……我很理解她的意思:這是一個需要“混”的社會。往好聽了說,這是一個情商必須高于智商的社會。
滿眼都是謝道韞,滿眼都是李清照,滿眼都是居里夫人……女孩子們的集體努力,必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7月4日,來自《中國青年報》的報道稱,在內地,男生正被女生全面超越。報道引述了一組數據:目前,上海市的中小學生,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女生幾乎每一科的平均分都遙遙領先。從2007年開始,普通高校招生的女生數量持續壓倒男生。2010年考上大學的女生比男生多33萬人。從2001年到2008年,重慶16個高考“狀元”有13個是女生。最近9年,北京21個“狀元”15個是女生……
專家說,“男生已經被女生全面超越了”。據此,媒體問,男生弱化,是“誰之病?”
身為響當當的老男生,一個女生的父親,我一時有些惶惑。◇ 馮磊(山東滕州 職員)【原標題:滿眼都是“謝道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