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來初地”湮沒無聞
西來初地位于下九路附近。根據清康熙二十年(1681)的《華林寺開山碑記》記載:“西來初地,乃蕭梁大通元年達摩尊者自西域航海而來登岸于此,故名至今。三摩地、西來古岸遺跡猶存。”這也是目前最早有關達摩在廣州登陸的記載,范圍包括長壽路以南,康王路以西,下九路以北以及文昌路以東很大一塊面積,以至于現在華林寺與下九路之間的街巷全以“西來”命名,比如西來正街、西來橫街等。
如今在下九路附近的文物古跡有華林寺、五眼井以及標示達摩登陸的“西來古岸”碑文等,但“西來初地”這個本應非常響亮的文化品牌卻湮沒無聞。據荔灣區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在全國有關研究專著和刊物中,對于“西來初地”的介紹竟是空白。
研討達摩登岸地點
記者了解到,專家探討內容包括:禪宗文化介紹;對史料上記載較少的關于達摩到廣州后,在廣州活動的事跡,特別是達摩來華時間和登岸地點這兩個問題;打造禪宗文化的建議。
在專家論文中,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王榮國認為達摩是在南朝劉宋明帝至順帝年間從海路來華,其抵達地點即《續僧傳》所說的“宋境南越”,而并非《華林寺開山碑記》所載的“蕭梁大通元年”。西北大學南亞中東研究所的李利安則認為,在唐以前,廣州更具獨霸海上絲路的氣勢,“西來初地”,也可看作是外來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一個象征。
有關專家認為,這次研討會將填補我國佛教文化界在“西來初地”以及達摩在廣州活動等問題的研究空白。
擬推禪宗旅游線路
荔灣區此次請來佛教文化研究知名專家,就是要深入挖掘禪宗文化,進一步帶動荔灣商貿、旅游發展。該區計劃將“西來初地”、華林寺一帶的文化資源,與上下九步行街和華林玉器街以及周邊的錦綸會館等整合起來,形成一條以“西來初地”、華林寺為起點的禪宗文化旅游線路。同時,華林寺前將改造成廣場,拓寬拉直西來正街,打通錦綸會館以南通向華林寺的規劃路。同時收集相關歷史、民間傳說資料和書畫藝術作品,進行專題陳列展覽和匯編出版。【原標題:華林寺周邊竟是達摩登陸之地 佛教專家聚西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