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學術界,關于禪宗創(chuàng)立問題主要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從古印度傳來的,菩提達摩(以下簡稱達摩)是中國禪宗初祖;第二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印度佛教與中華文化長期融合的產(chǎn)物,由慧能創(chuàng)立;第三種觀點認為,禪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道信、弘忍師徒是實際創(chuàng)立者。這三種觀點的提出和流行,都與禪宗固有的祖統(tǒng)說橫纏豎繞,不能完全分開。
隋唐時期建立的主要佛教宗派,均受到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都相繼提出本派的祖統(tǒng)說,即相繼編制出本宗派的祖師傳承系譜。這既是各宗派為爭取正統(tǒng)地位而進行的努力,也是其力圖客觀反映師承源流的表現(xiàn)。把達摩作為中國禪宗創(chuàng)立者的觀點,與禪宗的祖統(tǒng)說密切相關。禪宗編制從印度到中國的宗譜,花費了幾百年的時間。名列弘忍十大弟子之列的法如(638—689),是第一位編制禪門宗譜的人。他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提出,本派禪法的祖師傳承依次是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此后禪宗各派對這個六代祖師系譜中的前五代沒有異議,但在認定第六代祖師上存在不同意見。直到唐代末年,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慧能一系漸成禪宗主流,慧能也就成為公認的禪宗六祖,禪宗的“東土六祖”傳承最終定型。北宋禪師契嵩(1007—1072)最終編排了禪宗在印度的宗譜,即“西天二十八祖”之說,加上“東土六祖”說,就構成了整個禪宗的完整宗譜,并為佛教界公認。
在這個祖師系列中,達摩的地位最突出。他既是西天二十八祖中的最后一位,又是東土六祖中的首位。從北宋開始,佛教內外逐漸達成共識:達摩是正宗佛法的唯一傳播者,是他把禪宗從印度傳到中國。他在佛家的地位僅次于釋迦牟尼,可以與孟子在儒家的地位相提并論。唐代及其以后產(chǎn)生的禪宗新思想、新教義、新實踐,都逐漸被納入達摩的禪學體系中。由于達摩被尊為中國禪宗的創(chuàng)立者,他曾居住和弘教的河南嵩山地區(qū),也就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中國禪宗的發(fā)源地。
根據(jù)禪宗興起之前的典籍記載,達摩是南印度人,大約于劉宋(420—478)末年渡海到達今天的廣州,不久輾轉渡江北上,在北魏境內弘教傳禪。在高僧林立的南北朝時期,他是眾多來華傳教的古印度僧人之一,既沒有顯赫的地位,也沒有轟動的業(yè)績,社會知名度很一般。自從達摩被奉為禪宗初祖之后,神奇的故事、動人的傳說、智慧的言行才逐漸出現(xiàn)在五代之后的禪史中,F(xiàn)代學術界一般認為,達摩作為“禪宗前史”中的人物,對后世禪宗的理論發(fā)展、法系傳承等確實有不容忽視的影響,但是,在達摩時代及其兩代弟子慧可、僧璨活動時期,禪宗并沒有形成宗派。
第二種觀點在學術界最為流行,這不僅因為有歷史根源,也反映了學術研究的進展。從唐代末年開始,慧能(638—713)的知名度僅次于達摩。他受到特殊尊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他的言行錄《壇經(jīng)》是唯一一部被稱為“經(jīng)”的中國僧人撰述,在禪門中的地位類似于《論語》之于儒門,被稱為禪宗的“宗經(jīng)”。二是從唐代末年開始,道信、弘忍門下的其他禪系逐漸衰落,傳承相繼斷絕,只有慧能法系不斷繁衍,枝繁葉茂。無論從禪學思想影響上講,還是從法系傳承上講,慧能都當之無愧地成為所有禪派的祖師。柳宗元在《大鑒禪師碑》(指慧能)中,就說當時“凡言禪皆本曹溪”。現(xiàn)代學術界提出慧能是禪宗實際創(chuàng)立者的觀點,標志著禪宗研究跳出了禪宗是由達摩從印度傳來的認識誤區(qū),把禪宗視為印度佛教與中國文化在長期沖突、融合中孕育的產(chǎn)物,其結論更接近歷史真實。與此相應,慧能主要傳教地區(qū)的廣東韶關也就被視作禪宗發(fā)源地。
然而,盡管慧能在禪宗理論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其法系在唐代以后成為禪宗主脈,慧能本人畢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傳教宗師中的一位,其法系也只是弘忍門下眾多派系中向南方發(fā)展的一支。所以,慧能只能是禪宗中“南宗”的創(chuàng)始人,而不能把他看成整個中國禪宗的締造者。
相對說來,第三種觀點具有更為充分的歷史根據(jù)。在道信、弘忍師徒活動時期,禪僧團發(fā)生了多方面革命性變化,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宗派在這些變化中最終形成,其主要表現(xiàn)有三個方面。第一,道信和弘忍先后在湖北黃梅的雙峰山和東山傳教弘禪數(shù)十年,道信的弟子500余人,弘忍的弟子上千人。禪僧由此從分散流動轉向聚眾定居,穩(wěn)定的傳教基地隨之建立起來,并且成為后世眾多禪派向全國發(fā)展的唯一中心地。第二,把勞動納入修行范圍,農(nóng)禪并重,自耕自食,佛教通過游走乞食解決衣食來源,通過接受供養(yǎng)籌集經(jīng)費的傳統(tǒng)生存方式,從此發(fā)生了徹底轉變。第三,隨著禪眾有了新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生產(chǎn)方式,以自信自立、自求解脫為特點的新教義也應運而生,這就是道信和弘忍的新禪學。他們的禪學思想被弟子們概括為“東山法門”,逐漸流行于僧俗、知名于朝野。
總之,把道信、弘忍師徒作為禪宗實際創(chuàng)立者,把他們創(chuàng)宗建派的黃梅地區(qū)作為禪宗的發(fā)源地,不僅客觀反映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同時也能夠解釋前兩種觀點所不能解釋的一些問題。(魏道儒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標題:禪宗的創(chuàng)立與起源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