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姣好的面容、口齒伶俐的播音、大方得體的主持風格,這是對央視主持人海霞最好的描述。如今,海霞的形象已進入廣大觀眾的心中。2007年12月,海霞首次亮相央視《新聞聯播》,前不久,她又獲得了2007年度中國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金話筒”獎。她得體的妝容和端莊的氣質,得到了許多觀眾的贊揚,海霞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但是,走下熒屏的海霞在生活中是什么樣子的?卻很少有人知道。在事業如日中天的背后,海霞還有一個導師母親,有一個清華大學的教授丈夫,海霞的生活是幸福的。
當老師的母親教她從小說普通話
河南鄭州是海霞的出生地,也是她的生長地。從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到鄭州市緯五路一小再到鄭州市回民中學——這看似簡單平凡的經歷,卻包含了海霞自覺與不自覺的奮斗歷程。
海霞出生在鄭州的一個回族家庭,從小就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孩。許多人認為“海霞”是她的藝名,其實不然,面對來訪者,她總是一遍遍地解釋:我姓海,叫海霞。如同這富有詩意的名字一樣,海霞也擁有一個美好的充滿絢麗霞光的童年。
海霞的母親姓馬,是鄭州市優勝路小學的教師,目前已退休。母親的普通話非常好,受她的影響,海霞從小對語言表現出天賦。兒時的海霞說話嗲聲嗲氣,母親對海霞嚴厲要求、努力糾正,還教導海霞如何說話大方。于是,海霞的河南話和普通話都說得特別棒。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二,她一連趕上三屆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大賽,并且每次都獲得冠軍。
母親對海霞的專業影響很大。
上小學五年級時,老師讓同學們練習朗讀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母親告訴海霞,你要自己先感受到,才能讓別人感受到,就像你已經品嘗到楊梅酸酸的、甜甜的味道,口水都流出來了。隨后,海霞在課堂上朗讀這篇課文時,陶醉的表情、自然的描述,感染得老師和同學們像剛剛吃過楊梅一般。
在小學和初中的活動中,海霞做主持,說話、儀態都很有型。海霞的高中老師張輝芝愛才心切,多次找到海霞和她的母親,動員海霞考回民中學。后來,海霞果真考上了回民中學。三年高中生活,學校對海霞進行重點培養,海霞成為學校的文藝部長,她舞蹈、主持、聲樂都很棒,平時學校舉行大的活動,都是海霞主持。
高二那年,海霞參加鄭州市舉辦的中學生文藝大賽,回民中學參演的節目是舞蹈《血染的風采》,海霞是領舞。大家發揮出色,配合默契,最終奪得了鄭州市一等獎。盡管海霞參加了很多藝術比賽,獲得很多獎項,但在學校,海霞并不是一個張揚的人,她很普通。語文是海霞的特長,她的文字功底比較好,作文經常被老師拿來在班上當范文念。
高中畢業,父母為了讓海霞考上大學,幾乎把全家封閉起來,大家都陪著海霞,電視也“戒”了。所以,連電視臺播報的北京廣播學院在河南招生的消息,大家都不知道。有一天,母親偶然得知此事后,趕緊跑回家拿戶口本,同時把海霞所有的獎狀翻出來,風風火火趕到報名處。但是,報名已經結束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不甘心,不屈不撓、非常耐心地向工作人員陳述前因后果,硬是把工作人員給感化了,最終為海霞補報了名。由此可見,如果缺少了母親這位早期重要的導師,海霞的生活道路也許是另外一個天地。
高考之前,海霞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的藝術類考試,之后將資料寄了過去。由于心里沒底,海霞隨后又參加了河南大學的藝術類考試,但成績并不理想。就在老師和家長想對策的時候,海霞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北京廣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1989年,海霞到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現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讀書,隨即與電視結下了緣分。在廣院,海霞品學兼優。整整四年,她每天都是最早起床練聲的,她喜歡播報新聞的那種先“吐”為快的感覺,她對播音藝術的迷戀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海霞漸漸體會到,看到的字是有感覺的,通過語言的形象描述來再現具體的物體,看起來什么樣,聞起來什么樣,嘗起來也是什么樣。海霞覺得,當別人通過自己的表述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感覺是很幸福的,因為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1993年畢業后,海霞進入中央電視臺新聞部播音組工作。在央視這個大新聞單位里,她感到很幸運。
孩子出生后,海歸丈夫當“保姆”
海霞的丈夫羅永章是山東棲霞人,目前是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任職教授。
羅永章1962年6月出生,1985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化學系,1987年赴美國留學,獲得了美國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99年11月,羅永章回國后,在家鄉山東組建了生物工程股份公司,并擔任首席科學家。
緣于工作的關系,羅永章常常到北京出差辦事。一次在京城出差時,羅永章到一個朋友家里串門,于是今生的緣分就出現了。羅永章在朋友家里認識了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海霞,先前,羅永章在美國就看過海霞主持的《中國新聞》。
那天,海霞剛一進門,羅永章感覺眼前一亮。海霞比電視上顯得年輕,一副清純學生的形象。海霞說話很風趣,兩人很快沒有了陌生感。吃完飯后,海霞有事先告辭,羅永章居然不自覺地像老熟人那樣去送海霞;氐轿葜泻,羅永章坐在朋友家的沙發上發愣,似乎還沒有從談話中醒過來。此時,羅永章的朋友猛然有了大發現:“哎呀,永章不是還沒有女朋友嗎,海霞也沒有男朋友。我看,你倆還真般配呢!”朋友的話讓羅永章有些不好意思,他覺得自己的年齡比海霞大十來歲,他有些擔心,但朋友連連說沒問題。
出人意料,海霞同意和羅永章交往。
交往一段時間后,海霞和羅永章相戀了。但隨即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兩人面前:海霞在北京工作,羅永章的公司在青島,明顯的兩地分居,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進退兩難之際,羅永章最后作出果敢的決定:放棄剛剛起步的事業,追隨海霞到北京發展。就這樣,一對有情人在北京相偕相伴。
婚后,羅永章成為清華大學“百人計劃”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的“百人計劃”主要是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年輕學者來清華工作,待遇包括200萬元科研經費,住房、津貼等,有著很高的榮譽。
海霞是一個公眾人物,走到哪兒都不免引人注目。有時候,兩人一起逛街,海霞很容易被人圍觀,羅永章不免自嘲,娶個名人當老婆可真是受罪!后來,兩人總是非常小心,買東西都是海霞在外面等,羅永章進店快速掃貨,這樣雖無樂趣可言,但好歹增進了感情。
海霞的播音工作勞心勞力,雖說只需要播出幾十分鐘,但容不得半點兒差錯,精神壓力可想而知。每次回家海霞都是筋疲力盡,什么也不想做。每每此時,細心的羅永章都會為妻子泡上一杯茶。
羅永章只要在家,總是把家里能做的事都安排好,不讓海霞操半點兒心。要是碰到兩人都在家休息時,羅永章會大顯身手。因為他曾留學海外,對各國美食都有涉獵,而海霞是一個典型的好吃佬,每當聽到廚房里叮當的響聲,她就感覺特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