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微寄語
敬業,不是哪一次、哪一天、哪一時的表現,而是長年累月的堅持,每時每刻的堅守,是身心的堅韌。
“你的工作真棒!”每每聽到這樣的說法,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播海霞總是笑笑,心中也有幾許無奈:“很多人認為播音不過是念念稿子,只要口齒伶俐、普通話好,形象漂亮、端莊大方就能輕松勝任,其實,這是對這項工作很深的誤解。”
海霞播報“晚間新聞”時,干完活兒收工往往已到深夜。本可以回家休息的海霞,每次直播結束,都會把自己的節目帶找出來,仔細推敲每一個細節:表情動作、語調起伏、眼神過渡包括與直播系統的配合等。
“一些細節,必須自己站在觀眾視角,才能看出問題。”曾有老師提醒海霞,有時兩條新聞之間,新聞主播的感情銜接處理得“太硬”,前一則新聞感情豐富、令人動容,觀眾尚未回過神來,緊接著就上了一條硬新聞,主播立馬就換了另一副表情,這樣觀眾會感覺播音員太冷漠。
海霞起初并不認同這一觀點:“如果停頓一下再換表情,豈不是又耽誤兩秒鐘?”
她反復審看后,“耽誤兩秒鐘”的想法最終被顛覆,“確實感覺很別扭”。
從那時起,海霞就注意眼神銜接。在近期“走基層”系列報道的新聞播報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播音員注意到了這樣的轉換:“我們新聞主播是有溫度的,我們要用‘心’跟觀眾交流。”
這股卯足了勁兒鉆研業務的態度,其實早在海霞大學期間就露出端倪。那時,她留給老師、同學最深的印象就是會下“笨功夫”,大學4年,她堅持每天6點起床練聲40分鐘。而大多數同學會因為種種原因放棄這種練習,“我天賦一般,只能下笨功夫,值得自豪的就是我還算努力吧。”
這份努力在大學畢業時獲得了回報,海霞以第一名的成績被中央電視臺錄取,并先后參與了“晚間新聞”改版,“早間新聞”創辦,“現在播報”開播……一路走來,不乏成功的喜悅與光鮮,然而背后的堅持與堅守,個中甘苦,只有海霞自己清楚。
做“早間新聞”時,早上4點多就要起床,海霞在床邊放了5個鬧鐘。即便如此,半夜她還常從夢中驚醒:“呀,誤班了!”
后來作為“現在播報”唯一固定主播的近兩年里,海霞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全部的生活就是工作,“‘現在播報’是中央電視臺第一個允許播音員自報家門、第一個以主播的形象制作片頭的新聞節目,領導給了我這么好的平臺,我得對得起領導和觀眾的厚愛。”
“說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可能會有人覺得挺虛的。但我確實認為,成功,其實就源于每一次、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鐘的全力以赴,源于你全身心投入、執著地堅守。”海霞淡定的眼神中透出一份堅韌。
海霞曾在日記里寫道:“我的理想就是,到我走下新聞主播崗位的那一天,人們會記得我的播音,會說,曾經有一個播音員叫海霞,她播得還不錯。”(王燁捷)【原標題:央視主播海霞:光鮮背后是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