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看小說原著之時,電視劇導演蔣家俊就意識到,這只是網上的一個標準,不同階層的人士對于經濟適用男是有不一樣定位的,一千個人眼中就會有一千個經濟適用男。對于“經適男”這一概念,如果“百度一下”,它看上去很靠譜:身高一般、發型傳統,相貌過目即忘;性格溫和,工資無償上繳給老婆;不吸煙、不喝酒、不關機、不賭錢、不泡吧,無紅顏知己;月薪2000~10000元,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從事教育、IT、機械制造、技術等行業。
在網友眼中,“經適男”標準也是各不相同,有人將“經濟適用男”的形象代言人推選為“沙和尚”,其當選的理由是,“他是勤懇的好員工,也是最具潛質的好老公、好父親,可以稱之為‘潛力股’”。網友“我要瘦十斤”則認為婚姻安全感很重要,“我非常喜歡顧家的男人,只有把家庭、老婆、孩子放在第一位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經濟適用男’。”
母女有分歧:女主角最終選擇真情
在電視劇《我的經濟適用男》中,蓋克飾演的蕭淑云一心只想女兒嫁個“高富帥”,對女兒堅持的戀愛觀嗤之以鼻,“勢利老媽”的形象令人難忘。在女兒何小君與“富二代”馮志豪分手后,她百般刁難“IT民工”陳啟中,以“登門不見、做飯不吃、結婚先買房”這三招讓未來女婿無可奈何,逼小兩口分手。可見,“經適男”盡管贏得了年輕女性的芳心,卻很可能在父母那里屢屢碰壁。在一場場“寶馬男PK寶來男”的較量中,“寶馬男”在長輩中可謂占盡優勢。
然而,由于缺乏信任與安全感,年輕人開始崇尚“相濡以沫”的婚姻,真情被放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而與之相對的是,有一些父母卻越來越注重物質生活的保障,他們希望孩子能在一個相對優越的環境里,至少不用像他們以前那樣受苦受累,兩代人的婚姻觀出現了明顯的分歧。然而,電視劇的女主角最終仍然選擇了“經適男”。
電視劇《我的經濟適用男》正在熱播,該劇根據暢銷小說《我和我的經濟適用男》改編,由李光潔、佟麗婭、杜淳、戚薇等型男靚女出演,以都市白領何小君(佟麗婭飾)的愛情生活為主軸,用3個不同的現代都市女性角色為切入點,講述了適婚女青年如何尋找最合適老公的精彩故事,是一部直逼80后現實婚姻生活的情感劇,開播后便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剩男剩女戀愛、婚姻問題的特別關注,劇中各色人物的境遇和選擇也折射出當下關于婚戀問題的各種現象。
對話
“經適男讓女人覺得踏實”
南方日報:你覺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是經適男還是高富帥?
李光潔:對啊,就像導演說的,經濟適用男也不一定長得就是特別的‘矬’,你不要被我的表面形象所迷惑了,其實我也是經濟適用男。
南方日報:你覺得什么樣的男人就是“經適男”?
李光潔:像陳啟中(劇中角色)那種IT男就是,他不怎么喜歡交際,喜歡在家里沒事做做飯,父母都是挺有文化的大學老師,沒有什么戀愛經驗,月收入過萬,有房子,雖然在北京的五環外,有大概十萬左右的車,屬于這種中產階級。我理解的這種經濟適用男不是以金錢去劃分的,而是他對生活是有追求的,比如說他會喜歡廚藝,喜歡在家做飯,然后沒事會經常創新一點菜式什么的,特別體貼,特別細膩。
南方日報:為什么認為自己是“經適男”?
李光潔:其實我也算是IT男,因為沒事我也喜歡在家組裝電腦啊,組裝一些軟件啊,組裝一些手機的程序。做飯還可以,但不是經常做,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在外地出差。
南方日報:你覺得劇中陳啟中飾演的經適男為什么能打敗杜淳飾演的“高富帥”?
李光潔:他就是不停地為何小君(劇中女主角)付出,用特別細小的細膩的體貼的這種關心來贏得何小君的芳心。杜淳那個角色是“高富帥”,他不太會陪何小君去吃一些大排檔,他總覺得那個不是他身份可以去的地方。何小君有一次工作特別忙,加班到很晚,杜淳去看她就買了很多這種高級餐廳的菜肴。那個陳啟中呢,在家做了何小君最喜歡吃的海鮮粥,然后做了很多份,除了給何小君帶之外還給她的同事都帶了,這些就是完全不同的方式。
南方日報:你的意思是他是個比較接地氣的男人?
李光潔:更踏實,我覺得用踏實這個詞來形容會更準確一些,他讓女人覺得特別踏實。其實因為小女孩會向往著某一種浪漫,向往著能有個白馬王子,領著一支隊伍來贏取她,但是慢慢地等小女孩長大以后,她就會更渴望家庭,更渴望樸素的愛情,更渴望一些比較適用的、實際的情感,可以依靠的一個肩膀,陳啟中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是一個可以讓何小君依靠的肩膀。
其實是陳啟中的努力,也一直感動著他的丈母娘,何小君的父親退休的時候特別不適應,陳啟中把所有的下班的時間都用上,看完這個戲就教會大家別灰心,只要你堅持,即使不同意你們結婚的父母們,遲早也會看到你的閃光點,早晚會被你感動。南方日報記者 吳敏 周豫 實習生 馮君【原標題:李光潔稱自己是經濟適用男:會讓女人覺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