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 如果不演,肯定會后悔
新京報:《霧都》剛剛落幕,收視不錯,爭議也大。我們都知道你對劇本很挑,最初是怎么看上《霧都》的?
張豐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演員要對作品、對觀眾負責,我一年也就接兩部左右,現在好劇本實在是太少了,有的戲演到后面非常別扭,很不舒服。我一般根據“文學三要素”,即主題、人物、情節來選擇劇本。《霧都》在這三方面都不錯,故事精彩,人物也挺有意思,我看完劇本就被勾住了,如果不演,肯定會后悔。
新京報:劇中你演的朱豪,家有七房姨太太還要強娶女學生周芷蘭,有觀眾質疑說,朱豪不像將軍,像土匪。
張豐毅:朱豪是一個在戰場上自信、在情場上自卑的人,他真正愛的只有周芷蘭一人。雖然搶了她,但沒有贏得她的心,朱豪在追求芷蘭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完善、不斷進步,這非常有意思。
戰爭戲現在已經拍了很多,但展現軍人生活化的一面、謳歌戰爭年代愛情堅守的劇還是比較少的。再說,劇的背景是民國初期,朱豪是軍閥大家庭出身,娶那么多老婆,沒點爭寵內斗,正常嗎?
新京報:“老少配”對你來講有難度嗎?
張豐毅:我們都是專業的演員,“老少配”這個東西難度還是在女演員身上。而且我也不認為愛情戲太重,光有打仗的戲,觀眾樂意看,我也不樂意拍啊,想累死我啊!
我始終認為,演員不需要過分改變自己。我拒絕通過夸張化妝等手段來凸顯一個演員的變化,有些演員演角色,別人認不出是他本人,他就覺得成功了,這種成功太膚淺。
定位 中國男人的熒屏形象要硬一點
新京報:你以前演過軍人,曾說不會重復出演同類型角色,可朱豪也是軍人。
張豐毅:演袍哥(清末民初四川的民間幫會成員)出身的川軍,我是第一次。我會把精力放在角色的不同點上,對角色做專屬于我的二度創作,讓觀眾一看:這不一樣,這明顯就是張豐毅的風格。
我始終認為,演員不需要過分改變自己。無論你演什么,只需把角色往深處、往細處演,越細越好,功夫做足了,效果自然會出來。我拒絕通過夸張化妝等手段來凸顯一個演員的變化,有些演員演角色,別人認不出是他本人,他就覺得成功了,這種成功太膚淺。
新京報:你給觀眾的角色印象大多是硬漢,你有對“硬漢”產生過厭倦嗎?
張豐毅:演得還不夠怎么會厭倦?我一直覺得中國男人的熒屏形象就應該強壯一點、硬一點。我打小就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硬漢”——肌肉發達又很有腦子的那種男人,也一直很討厭脂粉氣、娘娘腔的男人。另外,我喜歡的東西也很爺們兒,喜歡看有力度的體育項目。而且我這個年齡和形象氣質估計也很難轉型了,觀眾也接受不了,我演奶油小生能行嗎?不行吧。
新京報:硬漢也有幽默的,有沒有想過嘗試喜劇角色?
張豐毅:我也想嘗試,但“戲霸”級演員至少也得演主角吧,可是這類戲都不找我演主角。看來我“霸”得還不夠,還要繼續努力(笑)。
性情 作為老演員,平時得端著點兒
新京報:戲里演硬漢,生活中的你似乎也不茍言笑,很多記者對采訪你都望而卻步。
張豐毅:嘿,那是他們對自己沒信心,被我的假象迷惑了(笑)。其實我身上并不都是“硬”的一面,只是畢竟在這個圈里已經是老演員了,演了那么多年,走到哪兒人家都尊稱“張叔”“張老師”,平時自然也就端著點兒。其實最了解我的那些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都知道張豐毅是一個外冷內熱的人。
新京報:這些朋友會看你的戲嗎,怎么評價?
張豐毅:我不會上網也不會玩微博,戲演得好不好,反饋全部來自這幫哥們兒。每次戲開播了,我都會給他們打電話,他們說話很直接,覺得不好,就會說“很一般吧”。我演過很多好戲,也演過很多爛戲,并不是說我選擇錯誤,有時候是劇本好但拍出來不好,有時候是觀眾不喜歡。演員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不會永遠火,既然干這行,就要接受這個現實。我想,即使老了動不了了,我也只能演戲,那就坐著輪椅演嘛!
■ 業余生活
想做“戲霸”,須多讀書
據說“硬漢”張豐毅十年如一日地每天堅持鍛煉,對于自己的生活狀態和健身偏好,他向我們做出了如下介紹:
●每日安排:一般早上6點起床,活動活動,然后看書;看到10點半左右去打球,12點吃飯;然后睡覺;起來后看書,看到4點健身。
●游泳:喜歡游泳,蛙泳、自由泳、蝶泳都會。
●高爾夫:幾年前開始學打高爾夫,但從來沒去過正式場地打比賽,一般是在練習場打300個球,出一身汗就走。這項運動會讓身體的脂肪越來越薄,身材也更有型。
●閱讀:我比較喜歡看人物傳記和偵探小說,養生方面的書也看。作為一個“戲霸”級的演員,要給別人出主意,就得多看書。【原標題:張豐毅討厭娘娘腔:中國男人熒屏形象要硬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