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張全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從平頂山高壓開關廠(現平高集團)技校車工專業畢業,分配到平頂山高壓開關廠二廠工作。二廠是公司的零部件機加工基地,其加工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位居同行業前列。“俗話說,干啥吆喝啥,要干就拔尖。無論是銑床、刨床、鏜床,整個分廠的設備,我都想駕馭;刨工、鉗工、焊工、磨工、電工……每個工種我都感興趣。”張全民回憶說,除了本專業的理論,與機加工有關聯的理論知識,他都盡自己所能去掌握。
1993年,張全民被調入公司當時最先進的數控車間,當上了一名數控機床操作工兼編程員。數控機床在那時候還很少,張全民接手了其中一臺濟南機床廠生產的 MJ-50數控車。編程系統全是英文,他一籌莫展。“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他補習英語,學習程序知識、刃具設計基礎知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四處求教。蒼天不負有心人,他終于砸碎了困住自己腳步的“枷鎖”。
從事機械加工工作20多年來,張全民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努力學習新知識、新工藝,刻苦鉆研新技術,練就了一手過硬的技能,不僅對普通車床了如指掌,還能熟練操作5種國內外最先進的數控機床,成為機械加工名副其實的多面手和專家。
2003年,張全民接手操作美國哈挺公司生產的QUEST51車削中心,加工平高東芝公司的零部件。起初,東芝公司的人不相信中國人的技術,覺得中國工人生產不出符合他們標準的產品。張全民不服氣:“只要外國人能干,咱中國人也能干。”他完成了大量進口圖紙零件的國產化,包括加工程序編制、刀具設計、工裝改進、量具改造等工作,使零件合格率由最初的不到60%提高到97%以上。
他還積極參與公司設備的改進和新產品的研發,僅2000年以來,通過工藝攻關和工藝改進,就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380余萬元,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明專利1項。正是這樣不斷學習,務實肯干,使他迎來了人生一次次突破。
“愛學習才能有作為。當一線工人最大的樂趣,就是在工作中不停地學習提高,不停地將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行創造性勞動,在不斷創新中,在解決技術難題中享受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張全民說。(本報記者 胡 藝 實習生 魏璐娜)【原標題:張全民:在解決技術難題中享受創造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