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作為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城市之一的古都安陽,因為杜宇再次與奧運結緣。繼自行車名將張俊英出征雅典奧運會后,安陽人又一次站在了奧林匹克的舞臺。杜宇,我們的驕傲。
記者常常把安陽人比作文峰塔周圍飛翔的燕子,因為那些燕子無論飛得多高、多遠,都永遠記著自己的家鄉。杜宇,正是這樣一只飛向奧運的“燕子”。
今年4月,跟隨我市體育部門的同志,記者有幸前往位于北京香山腳下的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看望正在備戰中的杜宇。
訓練結束后的杜宇,得知家鄉的人來了,徑直來到休息室,沒有直接進門,而是藏在門外探著頭、揮著手,激動之情溢于言表。這是記者與杜宇的第一面。
不忘師恩,聊天時為家鄉的射擊教練端茶、倒水;不吝賜教,“從基礎知識抓起”,向記者手把手傳授飛碟射擊要領……靦腆、踏實,是這位身高1.81米的安陽大男孩給記者的最深印象。
杜宇對記者說:“我會不斷努力,為國爭光!為家鄉爭光!”
1986年10月出生在安陽滑縣的杜宇,13歲開始從事體育訓練,2001年進入省射擊集訓隊,2011年進入國家飛碟射擊隊。從倫敦奧運會男子飛碟多向組中國隊選拔賽第一階段的第3名,到通過穩定發揮、一步步追趕成冠軍、以1分優勢獲得代表中國參加倫敦奧運會男子飛碟多向比賽的唯一資格,人們這樣描述杜宇:“不顯山、不露水,一路殺進奧運會!”
進入國家飛碟射擊隊后,杜宇的成績取得了長足進步。國家飛碟射擊隊總教練孫盛偉、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宇峰不約而同地用“肯吃苦、守紀律”評價杜宇。而“與教練配合默契”“善于與教練溝通交流”也成為杜宇進步的關鍵。
名師出高徒。說到杜宇,就不能不說到杜宇的教練、國家飛碟射擊隊男子飛碟多向項目最好成績保持者、亞特蘭大奧運會男子飛碟多向比賽銅牌得主、河南射擊名將張冰。師徒如父子,10年的相伴,張冰教練對杜宇而言亦師亦友。
男子飛碟多向項目滿中125中。目前,張冰的最好成績是124中,杜宇的最好成績是123中。張冰教練幽默地說:“我和杜宇在訓練場上還是對手呢!我不僅希望他超過我,更希望他拿滿中!”
說來也巧,我市還有一位射擊名將所從事的項目也是飛碟、家也在滑縣。她曾奪得5次世界錦標賽冠軍、3次亞洲錦標賽冠軍、1次亞運會冠軍,她曾5次打破全國紀錄、6次打破世界紀錄——她的名字叫巫蘭英。
“杜宇是咱河南人的驕傲!”得知杜宇即將出戰,身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院長的巫蘭英欣然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她勉勵自己的小同行杜宇,要心無旁騖,忘掉壓力,沉著應戰,打出水平,鍛煉自我!
是啊,面對大賽,杜宇的外在壓力是有的——身為代表中國參加倫敦奧運會男子飛碟多向比賽的唯一一名運動員;如果發揮好了,可以有力促進我國飛碟項目的發展;飛碟項目在歐美國家非常普及,有時一場國際性比賽,230名參賽運動員中就有170名運動員來自意大利。
然而,家鄉人甚至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希望杜宇帶著太大的壓力上戰場。國家飛碟射擊隊和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都將杜宇的此次出征定義為“鍛煉”。
年輕,正是杜宇輕松上陣的最大資本。25歲的杜宇,正處于飛碟項目25歲至40歲黃金年齡的開端,大賽為他提供了難得的鍛煉機會;最好成績123中,距離滿中仍有2中的上升空間……在射擊項目上,運動員往往越是沒有壓力、沒有包袱,越能更好地發揮,越能取得好成績。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金牌固然可貴,但我們更看重奮斗的過程。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曾說:“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生活中最重要不是成功,而是奮斗;不是征服,而是拼搏。”
杜宇,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無論你將來飛得多高、多遠,家鄉人民都會關注你、支持你!
杜宇,加油!□本報記者 李中華 文/圖【原標題:讓槍膛迸發青春夢想——寫在安陽奧運健兒杜宇即將出戰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