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均克是中國石化中原油田第一社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兼華苑公司廠長。在廠子里,邵均克被年輕員工親切地稱為“邵媽媽”,她以自己博大的胸懷、慈母般的關愛,成為殘疾員工的堅強后盾。
小小拖把廠,幸福數百殘疾人家庭
“殘疾是不幸的,但是有了邵媽媽,我們又是幸運的。”記者采訪中原油田殘疾人企業――華苑公司時,眾多身有殘疾的年輕員工都這樣說。
邵均克是中國石化中原油田第一社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兼華苑公司廠長。
該廠現有員工620人,其中殘疾人495人,每天能生產兩百把拖把、兩千雙手套。每位殘疾人都在這里找到了人生坐標,更得到了邵均克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
2001年,邵均克到第一社區任居委會主任,兼管勞動就業工作。當時,殘疾人員很難就業,面對一個個不幸的家庭、一雙雙求助的目光,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在經費緊張等不利條件下,毅然創辦起了拖把廠。
當時面臨的困難難以想象:殘疾人占90%以上,別說組織他們生產,就是保證他們的衣食住行和工作時不出意外都是很困難的事。
邵均克手把手地教他們,耐心細致得就像父母一樣。三個月艱辛努力,拖把廠于2002年9月正式投產,32名殘疾人和5名特困家庭待業子女成為第一批員工,走上了自食其力的創業之路。
參加過抗美援朝、大慶會戰的“老石油”謝守城說起邵均克,眼眶總會濕潤。“我這一生,什么艱難困苦、榮耀輝煌都經歷過了。70多歲的人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殘疾女兒。可現在我踏實了!”
操心吃操心住,還設法為職工牽紅線
邵均克的丈夫在采油一廠勞資部門工作,工作很忙,總希望回到家有個熱湯熱水。可她卻無法滿足,還動員丈夫和孩子把家搬到了廠里,擠進一間15平方米的平房。
廠里有40多個離家較遠的殘疾員工。為了解決他們的食宿問題,邵均克將自家的熱水器、爐具等拿到廠里辦起了食堂。殘疾人收入不高,家庭大多困難,邵均克想方設法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隨著廠子效益的提高,員工在廠里吃住完全免費。
8小時內是“小廠長”,8小時外是“大家長”。邵均克起早摸黑,將房前屋后8畝多的空地開出菜地,辦起魚塘,建起豬圈、羊圈、兔舍,保證了每餐都有一葷一素兩個菜,每周改善一到兩次伙食。她還經常親自下廚給職工們做飯。
除生活上對“家庭成員”的關懷無微不至,她還要“包辦婚姻”。邵均克平素細心地觀察、揣摩每個人的情感波動,想方設法為他們牽紅線、做月老。至今,已經有5對青年男女經她牽線走到了一起,其中3對夫妻已生下了聰明、漂亮的小寶寶。【原標題:辦殘疾人企業照顧員工濮陽女子既當廠長又當“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