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雙手從后面托住了她。王桂蘭已經嚇得滿頭是汗,緩了半天才回過神。回頭一看,一位60歲左右的農村婦女正慈祥地看著自己。王桂蘭忙連聲道謝。老人關切地說:“閨女,回家歇著吧。這當口可別往出跑啊,多險。”一直以來的委屈與壓抑,王桂蘭都深深藏在心里。可在這位老人面前,不知為何,王桂蘭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哇的一聲,竟哭得像個孩子。
老人捋著王桂蘭的頭發慢慢聽她哭訴,又扶著她回到家,給王桂蘭做了碗熱乎乎的面湯。平靜下來的王桂蘭喝著面湯,覺得挺不好意思。老人看出來了,呵呵笑著說:“閨女啊,女人第一次要生娃都會這樣。以后再有什么需要大娘幫忙的,就去找大娘。大娘就在后街住。”
王桂蘭輕輕點了點頭,猶豫了半晌才說:“大娘,您老要是有空就常來坐,我一個人挺怕的。”
聽到這話,老人心里也是一熱。老人名叫陳云,64歲,本來住在回族鎮鄔東村,這次是來縣城探親的。丈夫死后,唯一的養女也出嫁了,生活得很孤獨。
隨后的幾天,老人常過來陪王桂蘭說話,幫著干干活,做做飯,還給沒出生的孩子做了不少小衣服小帽子什么的。兩人有說有笑,比真正的母子倆看著都親近。余仁錦聽妻子說了這些,也很感動。夫妻倆一商量,老人心地這么好,身體又硬朗,獨自生活也挺寂寞的,不如把老人接來做保姆。第二天,王桂蘭把這想法和陳云一說,老人也很高興。但一提到錢,老人就不樂意了:“什么錢不錢的,人和人走到一塊是緣分。你家都要生娃了,日子這么緊,我能要你這份錢?”
王桂蘭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之后的一個月,老人把王桂蘭照顧得無微不至。1963年的9月11日清晨,王桂蘭就要臨產,可余仁錦已經下鄉搞水電工程去了。王桂蘭又疼又急又怕,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后來漸漸疼得厲害,開始大聲地哭。老人一邊安慰她,一邊找人借了輛手推車,顫巍巍地把王桂蘭扶上了車。
早上7點,王桂蘭順利生下一個男孩。聽著醫生護士的祝賀,和產房里傳來的陣陣啼哭聲,陳云欣慰地笑了。隨后,顧不得身體的勞累,陳云趕忙去市場買回了小米和雞蛋,為王桂蘭熬了熱乎乎、香噴噴的小米粥。在醫院里,陳云一匙一匙喂王桂蘭吃。為了保證營養,陳云還在粥里加上了剝好的煮雞蛋。喂完,又用隨身帶來的紅糖沖了碗紅糖水,看著王桂蘭喝完。旁邊床的產婦羨慕地說:“多好的娘呀,這么會疼人。”
王桂蘭和陳云聽了這話,都是一愣。隨后,一個月來陳云對自己的照顧與呵護突然在王桂蘭的腦海中回放。王桂蘭感動得淚水不住地流,她緊緊握著老人的手,動情地叫了一聲:“媽!”陳云也是喜不自勝,連忙答應著。母女倆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五天后,陳云又推著母子倆回了家。從此,陳云包攬了所有家務活:做飯,照看孩子,洗尿布,整天忙得團團轉。盡管如此,陳云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王桂蘭有時過意不去,想幫著干點活,老人總是讓她去休息,一邊干著手里的活一邊說:“閨女,娘孤苦了大半輩子了,你們娘倆這是老天賜給我老太太的啊。娘高興啊……”
很快,孩子滿月了,余仁錦給孩子起名叫余俊超。
快樂的日子一天天過著,一家人都暫時忘記了苦惱。可現實總是不近人情。1964年的一天,余仁錦深夜才回到家。一直惦記著的王桂蘭和陳云連忙詢問。余仁錦長嘆一聲。原來組織上要求余仁錦揭發父母剝削壓迫窮人的事。這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啊。他不愿編造,現在正面臨停職。
老人也輕輕嘆了口氣:“孩子,你是你爹娘生養的,寧可受點苦,也不能對不起自己父母啊……”
余仁錦一聽這話,馬上下定主意:即使停職也不能昧著良心編造故事。
漸漸的,陳云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是陳云做主。每個月,王桂蘭都會塞給老人10元錢。陳云也不再拒絕。可過不了幾天,就將這筆錢又花到了家用上。
這之后的八年里,王桂蘭又生下了4個孩子:老二余俊新,老三余俊峰,還有小女兒余俊曉。多了3個孩子,本來就艱難的生活更是難以為繼。
“文革”很快開始了。余仁錦由于當初沒交代清楚歷史問題,加上工程師的身份,被關進了牛棚。
消息傳來,一家人都陷入了絕望。第二天一早陳云就收拾了幾件衣服,做了幾個窩頭,去牛棚看望余仁錦。一見之下,娘倆緊緊抱在了一起。余仁錦低著頭說:“娘,我聽您的話了。我沒出賣自己的父母。”陳云一聽這話,長長地嘆息了一聲:“孩子,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你得堅強點,一家人都等著你回去。家里有我,你不用擔心。”
余仁錦壓低聲音哭了起來:“娘,這么難的時刻您老不怕受連累,我欠您的一輩子都還不完啊!”
孫子長大,也不忘奶奶養育之恩
1980年秋天,余俊超已經17歲。一天,陳云正在澆花,余俊超突然跑了進來,高興地喊道:“奶奶,我的入伍申請被批準啦!過幾天就去甘肅!”80歲的陳云一聽這話,呆呆地坐在了床上。自己帶了17年的孫子,怎么舍得他走那么遠啊!
俊超走了之后,陳云每天都到門口去盼他回來。孫子從小沒離開過奶奶,這突然一個人跑到了甘肅去,又沒人照顧,出點事可怎么辦?老人等孫子等得望眼欲穿,常常急得直哭。
終于盼到了1984年秋天,老大余俊超轉業回到了家鄉。俊超一進家門,看見奶奶靠著院里的大槐樹,睡著了。俊超忙拿了條毯子給奶奶蓋上。老人突然驚醒了,一睜眼看到俊超回來了,馬上拉住他左看右看。俊超笑著說:“奶奶,您身體還好吧?”沒想到,這一問,老人癟著嘴,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孫子啊……奶奶就天天在這樹底下等你。我怕活不到你回來啊……”祖孫倆抱頭痛哭。站在一旁的余仁錦夫婦倆也很感動。王桂蘭挽著丈夫的胳膊,幸福地看著這一切。
在俊超當兵的這幾年里,陳云的侄子數次來到縣城探望老人。每一次,王桂蘭都很用心地張羅和照顧。可一提到老人的養老問題,王桂蘭馬上就沒有了笑臉:“回去住可以,幾天就得送回來。我們給娘養老,給娘送終。”躲在門外偷聽的兄妹3人一聽要把奶奶接走,哭成了一片。陳云也心疼地流下了眼淚,對自己侄子說:“孩子還小,我實在是走不開啊……”
俊超回到家沒幾個月,老二俊新也到了該去當兵的年紀了。陳云整日看著二孫子,怎么也看不夠。告別時,陳云看著二孫子越走越遠,竟忍不住追了上去,一雙小腳走起來搖搖晃晃。俊超趕緊拉住奶奶。陳云難過地說:“我是真怕自己活不到俊新回來啊……”
日子越過越快。1986年4月12日,長孫俊超結婚了。1990年,二孫子俊新退伍后也成了家。陳云已91歲,身體卻格外硬朗,沒有一絲老態。1990年9月24日,在洛寧縣最豪華的酒店里,祖孫三代人齊聚一堂,為老人慶祝91歲的生日。看著孝順的兒女,長大成人的孫子孫女,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小孫女還給奶奶定做了一個3層的大蛋糕。吹蠟燭時,老人許下了平生第一個愿望:希望余家的曾孫們快點出世……
1992年的冬天,余仁錦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余仁錦唯一舍不下的就是娘。他握著陳云的手,斷斷續續地說:“娘,兒不能再伺候您了。桂蘭會好好照顧您的……娘,兒先走了……”說完,余仁錦永遠的閉上了眼睛。俊超領著弟弟妹妹跪下,哭著和爸爸道別。陳云看著兒子因病痛折磨而蒼白的臉,淚水滾滾而下……
四世同堂,44年風雨同舟愛比血濃
轉眼又是8年過去,余家的第4代也相繼出生并成長起來了。俊新、俊峰和俊曉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已過百歲的陳云一下從奶奶變成了太奶奶,整天笑呵呵的,精神了很多。
2004年的夏天,陳云澆花時不小心滑倒,摔傷了左膝蓋。王桂蘭急得不行,連換好幾家醫院,可所有醫生都表示,病人年紀太大了,做手術會很危險。這也就表示,陳云很可能就從此癱瘓在床了。王桂蘭開始親自忙活老人的飲食。每天變著花樣做,想盡辦法哄著老人吃。二孫子俊新發現老人的床有點硬,特地跑到洛陽,花1000多元買來一張護理床。陳云很心疼錢,問:“這專門護理的床,怕是得幾百吧?”俊新笑著騙奶奶:“哪啊,才120元,便宜。”除此之外,孫女俊曉每天都抽時間來為奶奶做腿部按摩。連年幼的重孫們,再來時也不吵鬧了,站成排給太奶奶講故事。
就這樣,僅用了1個月,陳云竟然可以下床走動了。在孫子和重孫的攙扶下,拄著大孫子給買的拐杖,老人走得一步快似一步。幾天后,老人徹底扔掉了拐杖,已經可以獨立地行走了。老人像孩子一樣,和重孫女小雨比誰走得快,院子里不時傳來祖孫兩人的歡笑聲……
2008年4月12日,在洛寧縣委招待所里,余家老少19人,圍坐在老人身邊,為老人祝賀108歲的生日。老人一身紅衣,滿臉喜慶,重孫女小雨還給太奶奶頭上插了一朵鮮花。看著眼前的兒媳婦,孫子,重孫子,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2008年4月12日,老人生日的當天,老人的養老問題再次引發爭執。陳家人執意要把老人接回老家,余家人堅決不讓老人走,爭到最后,雙方都同意由老人自己決定。陳云想了半晌,一低頭,看到重孫女小雨正委屈地看著自己,馬上決定:“在余家養老。可舍不得看我重孫女哭啊!”老人還把兩家20多口人叫到面前,分別拉著王桂蘭和侄子的手,動情地說:“我走之后,你們兩家要世代為親,永相幫助啊!”王桂蘭和老人的侄子都鄭重地答應了老人。老人笑了,笑得滿臉核桃紋……本報記者 王書春【原標題:四世同堂,108歲保姆“老祖宗”安享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