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9000多個日夜的堅守,全國勞動模范、梁園區環衛二處清潔工萬尊行的日歷上從來沒有節假日和星期天,就連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25年前,27歲的萬尊行從周口淮陽老家來到商丘,當上了一名掏糞工。這一干,就是25年。
剛開始掏糞時,萬尊行要管理十多座旱廁,最遠的旱廁在南郊。每天,他都要把十多座旱廁全部清理一遍,還要打藥、撒上石灰消毒,然后拉起五六百公斤的糞車,走上十多里路,送到北郊的北大橋糞便處理場。
為了讓市民免受糞便臭味熏擾之苦,每天凌晨2時,當大多數人還在熟睡沒有如廁時,萬尊行和他的同事們就早早起床穿梭于大街小巷。天長日久,老萬的生物鐘完全被打破,晚上反而睡不著覺了。
有一次,火車站西邊一座公廁的下水道堵塞,化糞池外溢,當時老萬正在吃午飯,接到任務后,擱下碗筷立即參加整修。因公廁堵塞處很深,他趴下身子查看,一不小心就被濺了一身糞水,鞋子、褲子、上衣頓時一片狼藉。他顧不上臟臭,毫不猶豫地將雙手向排污口伸去。經過十幾分鐘的抓摸,終于完成了疏通任務,而他的胳膊、手上卻沾滿了糞水。
最讓老萬頭疼的是雨雪天氣。有一年冬天,大雪封門,老萬堅持早起掏糞,拉著五六百公斤的糞車從地下道上坡。由于腳下冰雪打滑,一不小心架子車的前把栽地,一根前把被摔斷。老萬吃力地爬起來,踉踉蹌蹌地支撐著另一根完整的前把,硬是把糞車拖到了糞便處理場。
老萬說,累點苦點他并不怕,怕的是有的市民不理解。有時候掏糞去早了,遇到有人上廁所,人家會嫌他來得太早了;如果去晚了,上廁所的人又會嫌他來遲了;拉著糞車走在大街上,一些小青年會捂著鼻子離他遠遠的,還投來睥睨的目光。
許多年,萬尊行家很少有人來做客,萬尊行也很少到親戚朋友家串門,因為,他怕別人嫌他這個掏糞工臟臭。兒子大學快畢業的時候,談了幾個女朋友,人家不是嫌他家窮,就是嫌他父親是個掏糞工。
歲月輪回,春去春來。如今,當年的小伙子已經變成了50多歲的“小老頭”。萬尊行在掏糞工的崗位上無怨無悔,追求著屬于他自己的那份夢想。有人這樣估算過,萬尊行25年拉糞車所走過的路相當于繞地球四五圈。
25年來,萬尊行拉車掏糞從來沒有間斷過。他僅有兩次走出商丘的機會:一次是2009年參加省勞模表彰大會,開完會,他飯也顧不上吃,更不要說參加第二天省里安排的勞模參觀了,當晚就乘火車回到自己掏糞工的崗位上;還有一次就是今年4月底去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
他生活清貧,全家至今還擠在糞便處理場破舊的集體宿舍里,但他窮并快樂著
萬尊行早年父母去世,妻子沒有工作,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全家僅靠他一個人微薄的工資度日,生活十分艱難。11年前,老萬的妻子又患病偏癱,長年臥病在床,給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省錢,老萬把煙戒掉了,平時總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錢。今年4月底去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前,老萬翻箱倒柜也沒有找出一身像樣的衣服來。梁園區環衛二處的領導實在看不下去,給他買了一身西服和一雙皮鞋。老萬說:“結婚時俺也沒有穿過西裝。”
工作的重壓和生活的重荷并沒有擊倒萬尊行,他總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梁園區環衛二處旱廁清運隊隊長黃書強這樣評價萬尊行:“只顧工作,不求索取”。至今,萬尊行全家人擠在位于北郊的糞便處理場的兩間破舊的集體宿舍里,宿舍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更不用說家用電器了。
在糞便處理場,筆者看到,萬尊行的宿舍距離糞便處理窖口不到10米,多年來,老萬一家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談及此事,老萬總是笑笑說:“這有啥?習慣了。”
得知萬尊行的處境后,梁園區委書記馬富國先后三次來到萬尊行的住處慰問,現場解決他的實際困難,號召全區尊重勞模、學習勞模、關愛勞模。
為響應梁園區委的號召,梁園區區總工會為萬尊行送去了衣被和慰問金,協調該區建設街道辦事處為萬尊行一家辦理了低保;該區城市管理局為萬尊行翻新維修了住房;梁園區的全國勞動模范喬彬、閆世民主動為萬尊行捐贈了家具和電視機……市總工會的一位負責人說:“關愛萬尊行這樣的勞模,花再多的錢、給再多的物質支持,都不為過。”
眼下,一個向勞模萬尊行學習的熱潮正在梁園區蓬勃興起,一股巨大的暖流匯集在萬尊行的身邊。
這輩子,他與環衛工作有著扯不斷的情緣。他奉行“寧可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新時期環衛精神
從當掏糞工那天起,老萬壓根就沒有想到能當上全國勞模,壓根就沒有想到還能走進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他勤懇工作,為的是肩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一次,梁園區向陽路的一座旱廁因連續陰雨天造成房頂漏水,當時萬尊行的孩子高燒未退正打著吊針,他顧不上許多,對鄰居說了一聲便騎車趕去,冒雨維修廁所房頂。鄰居埋怨他說:“你這樣玩命地工作,對得起老婆和孩子嗎?”可萬尊行卻笑笑說:“對不起老婆、孩子,但不能對不起組織,不能對不起老百姓對咱環衛工人的信任啊!”
多么樸素的話語!老萬道出了“寧可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新時期環衛精神!本報通訊員 李 頂【原標題:新時期的時傳祥——全國勞模、清潔工萬尊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