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他讀書上進的時候,天遭荒年。為養生糊口計,父親不得不驅使年僅十歲的他去學燒磚、種菜、墾荒、做買賣等,一晃就是十余年。十余年致力勞作把他的整個青春年華差不多都給葬送了。等到年景稍好時,他已年過弱冠。這年,開科考試,他按捺不住對詩書的迷戀,便瞞著父親偷偷去參加州試,不料竟考了個第一名。學使很賞識他的才華,說他的文章“醇而后肆”,意味深厚且能放得開,成為禹州紅極一時的秀才。
秀才紅了,家境卻更加貧寒。父母年邁多病,全靠他自己種田養家。許多人敬服他的才學,就跑來向他請教。他常常丟了田里的活去教別人讀書。找他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幾十里上百里的人都來求教。有人勸他開館,他不開。于是許多學生就在他家附近租了房子住下來,以便隨時抽空向他求教。沒辦法,他只好白天下田干活,夜里輔導學生,光輔導不收學費。這樣日夜勞累,使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田也荒得越來越多。學生們的家長知道了,就來幫他代耕,他反而很生氣,把人家趕走。不久,他的父母相繼病逝,許多人便借機送點銀兩接濟他。他卻都記了帳,事后一一奉還,分文不少。
由于他學識淵博,耐心施教,善于引導,學生進步很快。經他指導過的學生大多都成了生員、中了舉人、甚至成了進士,做了高官,而他自己則再沒進過考場,所以終生未登科第。許多人替他婉惜,他卻從容自若。鄉人敬仰他,為他送了一塊門匾,曰“人梯伯龍”。作者:郭水林【原標題:羅夔友甘為人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