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以奉獻為榮——吳如說,他有兩個家,一個在井上,一個在井下,只要把井下也當成家,想不奉獻都不行
4月30日,記者采訪平煤集團一礦采煤一隊副隊長吳如,他說:“我有兩個家,一個在井上,和老婆孩子組成的家;一個在井下,和工友一起戰斗的采煤一線。只要把井下當成自己的家,想不奉獻都不行。”
兩個家孰輕孰重?中午,記者走進吳如井上的家,吳如的妻子何趁放下飯碗笑著說:“這個老東西,把這兒當成第二個家,礦上才是他第一個家,這我比誰都清楚。”
提起吳如,何趁百感交集。
1981年,有人給何趁提親,男方就是剛參加工作的礦工吳如。一見面,何趁見“這人一臉煤灰”,當即起身就走,令媒人也不好意思。過了幾個月,又有人給何趁提親。“誰知又是吳如。”何趁說,“這回臉洗干凈了,俺也就同意了。”
出嫁那天,何趁早早打扮好,被娘家兄弟姐妹簇擁著,等待著迎親的人群。等啊等啊,等到將近中午,吳如來了,一個人,推一輛破自行車。何趁的父親見狀長嘆一口氣,把手向女兒一揮:“走吧!”“俺委屈極了,走一路哭一路。”何趁說完笑得前仰后合。
“結婚之后,俺知道吳如的心在礦上,是個‘公人’(公家的人),有些事情俺一輩子都忘不了。”
有一次何趁突然病倒,住進了醫院。白天,吳如守在病床前,為妻子打飯、遞水、喂藥,有時直愣愣落淚。到了晚上,吳如伺候妻子睡下后,就悄悄地摸到病友家屬跟前,央求人家幫助照看,他要回礦上下井。病友們故意逗他說:“老婆是你的,你咋恁不操心哩?井下離了你,就不出煤了?”吳如愁眉苦臉:“就算幫幫我的忙,再麻煩你們給瞅一夜!”說完就走。
1989年夏天,吳如在礦上連續幾天沒回家,即將臨產的何趁被本家兄弟送到醫院。電話打到隊上,老吳的同事跑來送了300塊錢。深夜10點多,吳如升井后,從礦上跑到了醫院。第二天一大早兒,何趁出現臨產大出血征兆,醫生建議立即手術,并要求有家屬簽字。滿病房樓找遍,終于在一處角落找到熟睡中的吳如。原來,頭一天他上了個10多個小時的連班兒,實在太累了。
工友們知道,老吳干活兒像猛虎,從來不惜力,怎能不累。
兩巷替棚時更換長達2.8米的工字鋼,人要把重達幾十公斤的工字鋼一根一根抬出來。別人都是倆人一組的抬,可吳如卻是一人扛一根,而且要比別人多扛幾根,別人抬6根,他扛8根,別人抬8根,他就扛10根。
吳如說:“井下就是咱的家,哪兒有在家干活兒不賣力的?”連續幾年,吳如采煤是“狀元”。
1984年,吳如給自己立下個規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升井都要回收井下物資。到現在22年的時間里,他義務回收物資折價達110萬余元。
1987年,一礦出臺規定:回收廢舊物資按比例獎勵。可吳如每次只要回收站給開的“回收單據”,卻從沒到財務上提取過獎勵。別人說他“傻”,吳如卻說:“俺是礦山的主人,主人做事情哪能要報酬哩?”
吳如回收廢舊物資就像著了魔一樣,從采面回來的路上,遇到能拾上來的東西,大到半截工字鋼,小到一個螺絲帽,他都要“一網打盡”;遇到被煤埋住的工件,他一定要扒出來帶走。一次,他看見一架柱梁被埋在采空區里,只露出了一點點兒,他立即揮開兩臂扒了起來。同班的工友勸他:“老吳,別人丟的東西,你扒它弄啥?”吳如不聽。足足用了兩個多鐘頭,吳如才把那柱梁扒出來,手指都磨出了血。吳如說:“看到礦上的東西被糟蹋,比割我的肉還難受。”
這幾年礦上宣傳吳如的精神,許多職工也學著他的樣子搞起了義務回收。大巷里的廢舊物資越來越少了。為了完成“每次回收物資必須在15公斤以上”的目標,吳如就跑到別的采區去揀,有時得在巷道里跑上兩三公里,才能拾夠15公斤,于是比同班工友晚升井兩三個小時,就成了家常便飯。
吳如在井下還經常清浮煤。他說“黑煤,在我眼里就是細白面粉,把煤攉到溜子上,就等于糧食進了倉”。從1984年至今,吳如清浮煤少說也有2.2萬噸。按一節車皮裝60噸計,這些煤可以裝滿300多個車皮。
采訪時,何趁告訴記者這樣一件事。去年夏天,市旅游局的同志請吳如去給他們作報告,臨別時人家送給老吳一件禮物。回到家里打開包裝一看,是件精美的塑像,塑的是一頭低頭彎腰、使勁犁地的耕牛。吳如愛不釋手,翻過來調過去地看。何趁看著他那樣子,又心疼又愛憐,就用手指搗著老吳的頭說:“你呀,就跟這東西一模兒模兒樣兒!”
以實現安全生產為最大幸福——吳如25年來,沒出過一次工傷事故,甚至連碰手碰腳都沒有。他說,一個人、一個礦安全還不夠,全國的礦工都安全那才叫幸福
眾多行業中,煤炭行業相對危險;煤炭行業中,井下采煤一線最危險;采煤一線數炮采最危險;炮采中數回采(即殘采,開采已采過采面殘留的煤柱)更危險。
吳如1981年參加煤礦工作至今25年了,干的一直是險中險的“回采”活兒,卻未出一次工傷事故,甚至連碰手碰腳都沒有。很多人欽佩他:“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
吳如安全生產的秘訣是什么?
5月2日7點30分,在一礦井下大巷里,記者和吳如邊走邊聊。吳如十分認真地說:“安全生產有秘訣,那就是你要長3顆‘心’。”
一是真心。真心珍愛生命,追求幸福。吳如解釋說,“咱到煤礦干什么來了?是追求幸福來了,掙錢養家,供孩子上學,不是動不動出個工傷遭罪來了。”
“我給你講個真事。”吳如接著說,“我女兒幾天不見我,就站在院子里沖著礦上的方向喊,‘爸,爸,你咋還不回來呀!’我愛企業,愛家人,就一定要安全。”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努力實現安全生產是為了多掙錢。采煤生產,出事故最不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