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前,河南青年張尚昀,背著重病的母親邊打工、邊為母親治病、邊完成自己學業的故事感動了大江南北。時任省委書記徐光春曾專門批示,號召全社會向這位“當代孝子”學習。時光荏苒,跨越六年光陰,再追尋當年的故事,仍舊有一股感動的力量,在這個春天里悄悄生長……
坐在鄭州市管城區國稅局的辦公室里,張尚昀覺得每一天都充滿陽光與活力。曾經因外傷而重度腦病的母親正在逐漸康復;妹妹幸幸一天天長大,在緊張地復習準備高考了……這些平常人看來再瑣碎不過的幸福,卻是當年張尚昀做夢都不敢想的。
堅 強
1982年,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湛北鄉姜莊村一個簡陋的農家屋檐下,張尚昀出生了。
新生命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些許快樂,卻沒有能改變家里的生活條件。張尚昀出生18天,父親就因為家里負擔太重,選擇了離家。張尚昀家里,除了姥姥、姥爺兩個老人之外,還有姥爺兄弟五個、大伯和五叔都無子女,全靠張尚昀母親一個人照顧。沉重的負擔可想而知。
父親離開后,為了維護這個家,母親沒有再嫁,全家靠兩畝地、姥爺25元退休金和母親一點工資過日子。“只有過年的時候,我和姥姥、姥爺才能等著媽拿點肉回來開開葷。”
1986年起,張尚昀的母親被安排搞檢疫工作,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要出發,走村串戶到各個屠宰點進行例行檢疫和收費。日子在母親的堅強支撐下一天天度過,幸好一家人其樂融融,多少消減了生活貧困的陰影。
媽媽養家的艱辛,張尚昀永志難忘。母親的樂觀和堅強的品質,也鐫刻在他的心里,融入了他的血液。
2000年,張尚昀考上了長春稅務學院,一絲希望的曙光依稀照進簡陋的家中。開學時,工作從不請假的母親特地請假,陪著兒子去報到。
然而厄運再次光顧。這年10月,下鄉搞動物檢疫的母親遭遇車禍而骨折、腦出血,雖經搶救挽回了生命,但花完了自己微薄的積蓄和親戚、單位拿的1000余元后,就再也無力繼續救治,只好拖著半癱的身體在家里臥病。
張尚昀放寒假回到家中,才看到令他心碎的一幕。原來為了不讓張尚昀擔心,母親和姥姥一直在家里艱難地支撐著,一點都沒告訴他。那一年,爆竹聲中,張尚昀家過年的食品只有一棵白菜。
“我有一雙手,我要撐起這個家!”張尚昀暗下決心。從此他每學期只能有一個月在學校學習,其余的時間,都在外面打工。同時他一有空就爭分奪秒抓緊自學,他不僅和同學們一樣考過了一門門功課,而且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績,在班里的40多名同學中第一個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第一批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在前6個學期中,有5個學期憑學習成績拿到了獎學金。
2003年3月,張尚昀操勞一輩子的姥姥去世了,母親想到姥姥就哭,病也越來越嚴重了。次年3月,母親又摔了一跤,生活上更加離不開人照顧。張尚昀索性帶著母親一同到長春,一邊打工、一邊照看母親、一邊學習。在長春的8個月時間里,娘倆幾乎什么樣的惡劣環境都住過了,打工的錢太有限了,張尚昀經常是早上熬一鍋粥跟母親吃一天,鄰居看到這娘倆太難了,經常好心送來水果、肉,但他們很少接受,這對自尊自強的河南母子,給他們的東北鄰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搬走后很長時間還總是念叨起他們。
責 任
母親的病隨時都靠藥維護著。治療母親的腦病,打一針特效針就要100多塊。張尚昀在一家醫藥公司搞銷售一個月能掙到700塊,在長春,張尚昀不但維持了兩人的生活,而且讓母親基本上沒斷過藥。
2004年的冬季,張尚昀母子租的屋子里冷氣刺骨。母親的病又漸漸重了,想家的念頭日益強烈。想了很久之后,他決定用三輪車拉著母親回河南……
他托一個賣報的小販花30塊在火車站附近買了輛破三輪車,把母親安頓在車斗里,捂了三床被子,買了方便面和幾瓶水,就上路了。
12月的東北大地,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為了不讓母親顛得慌,張尚昀把三輪車的車胎放了點氣,騎得很慢,像蝸牛似的爬行在長得望不到盡頭的公路上。張尚昀自己則戴著一頂棉帽,身上穿了兩件毛衣,外套一件羽絨服,手上戴著一雙花了兩塊五毛錢買的毛線手套。在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里,很快所有的衣服都被凍透了。
他總回頭問:“媽,冷嗎?”
“媽不冷。昀啊,你冷嗎?”
“不冷,媽,蹬著車子暖和著哪!”
他拼命地蹬車取暖,可出一點汗,片刻就被鉆進衣服內的風吹成了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