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明朝 -- 七○、王越
2013/9/23 10:57:0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王越,是河南浚縣人,景泰二年進士,歷官御史,山東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在成化三年受任贊理撫寧侯朱永軍務,討伐北元君主毛里孩,兼撫宣府(宣化)。
成化五年,他奉詔西行延綏,幫助當?shù)氐难矒嵬蹁J,抵御入據(jù)河套的阿羅出等人,獲勝于黎家澗、崖窯川、鎮(zhèn)羌等處。次年,又順利地阻擋了敵軍一萬多人的五路來攻,并且追擊敵人,連勝于開荒川及牛家寨。憲宗升他為右都御史。
成化七年,朱永被召回。成化八年,武靖伯趙輔被拜為平虜將軍,節(jié)制陜西寧夏延綏三鎮(zhèn)。王越受任在趙輔之下“總督軍務”,地位與實權均比今天的“參謀長”高。那時候,三鎮(zhèn)所集合的兵,號稱八萬,事實上能作戰(zhàn)的才有一萬多人。敵方的兵員,總數(shù)不及八萬,但是人人能戰(zhàn),而且皆是騎兵。當時的兵部尚書白圭,主張“搜套”:采取攻勢,肅清入居河套的蒙古人。王越認為,要搜套,就必須調動十五萬精兵,一切糧餉芻草的開銷決非政府的財力所能辦到。因此,他主張采取守勢。趙輔支持王越的看法,憲宗將趙輔召回,改派寧晉伯劉聚為平虜將軍,仍留王越為“總督軍務”。
成化九年,王越會同劉聚,小勝于漫天嶺。敵方滿都魯、孛羅忽,與癿加思蘭等人把眷屬牲畜留在紅鹽池(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王府的西南)。率領精銳“西行”,深入甘肅中部的安定(定西)與東南部的秦州(天水)。王越當機立斷,也率領騎兵五千,由榆林北上,深入沙漠,經(jīng)紅兒山、白鹽灘,在兩天兩夜之間奔馳了八百里,到達紅鹽池,搗毀滿都魯?shù)热说睦铣玻瑪貧⑴c活捉三百五十人。就人數(shù)而論,這不是一次了不起的大戰(zhàn)。但在心理作戰(zhàn)上,這是一次很大的成功。滿都魯?shù)热藳]想到明軍能采取攻勢。他們感覺到河套并不安全,于是相屬渡河北徙,使得套內得到好幾年的安寧。余子俊因此才能夠在成化十年筑起清水營與花馬池之間的“邊墻”。
憲宗任命王越“總制三邊”,開府固原,令三邊的總兵巡撫等官悉聽節(jié)制。所謂三邊,指延綏、甘肅、寧夏。成化十一年,王越還朝,以左都御史的身份與李賓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團營,不久,升任兵部尚書,仍掌都察院事,已先后加官由太子少保至太子太保。成化十六年,奉命提督軍務,隨成國公平虜將軍朱永北征,掩擊敵軍于威寧海子(在綏遠興和縣),因功進封為威寧伯。次年,受拜為平胡將軍,充宣府總兵官,兼鎮(zhèn)大同,也立了一些功。可惜,由十和太監(jiān)汪直頗有交往,在汪直于十九年失寵之時,他也受了牽連,“奪爵除名,謫居安陸”。到了孝宗弘治七年,他才被放還,以“左都御史”的官職告老。十年,重行“總制三邊”。十一年,病故任上,享壽七十四歲。【原標題:細說明朝 -- 七○、王越】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東方官網(wǎng) 201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