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人民的育種家程相文

2013/9/23 15:09:42 點擊數: 【字體:


    一位農專畢業生,在過去的40多年里,先后引進、選育了39個玉米新品種,使當地玉米產量從原來的每畝60多公斤提高到近年的每畝600多公斤、800多公斤;他帶領的縣級農科所,累計推廣種植玉米新品種1億多畝,增加社會經濟效益30多億元,兩次創造了我國15畝連片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平均畝產的最高紀錄——

  程相文,河南省鶴壁市浚縣農科所所長,一個從基層走出來的育種家,畢生致力于玉米育種研究,為人民撬開了玉米王國豐產增收的大門。

    45年只干一件事

  1963年,從中牟農專畢業的程相文來到浚縣,從事農業技術研究推廣工作。鄉親們對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這黑黝黝的土地咋就沒收成,種的玉米好年景才收三斗(100斤左右),你是專門研究莊稼的,能不能想個啥法子,讓一畝地多打幾十斤?”

  “不為別的,就為能讓鄉親們吃上飽飯!”程相文當初就是抱著如此樸素實在的想法,決心培育出新的玉米良種,讓腳下這塊土地生產出更多的糧食,這一干,就是45年。

  沒有哪項科學研究,像育種科學實驗這樣,將復雜的腦力勞動和繁重的體力勞動交織在一起。培育一個良種,往往要經過幾千個到上萬個組合、數百次試驗,而且全部在風雨無常的田野上進行。為了縮短新品種的選育周期,加快育種進程,1964年,程相文選擇一年多收的海南選育品種。冬天是海南的旱季,他一條扁擔兩只水桶,從遠處挑來一擔擔清水澆地。14天的無雨季節里,他硬是用肩膀扛起一座水庫,把8畝地澆了個遍。那一年,他一人在海南度過了春節,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困難,孤獨、寂寞、饑餓、炎熱、蚊蟲叮咬。而他帶回的第一批精心繁育的玉米種子也創造了奇跡。凡是種上了程相文培育的玉米種子的大田,當年畝產量都突破了350公斤。

  從那時至今,程相文在海南島已經度過了43個春節。為了育種,他連續擔過7天的糞,掉進過化糞池;為了掌握育種規律,他打亂自己的飲食規律,身患胃穿孔,在生死線上徘徊;為了育種,因病癱瘓的妻子讓程相文有說不完的遺憾,就是在母親臨終時,他也未能見到最后一面……

  而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程相文,每天待得時間最長的地方還是他的玉米地,農科所每年幾批到海南育種的科研攻關小組中,他是唯一每批都去的“固定人員”。

    打開玉米豐產之門

  天道酬勤,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事業上的累累碩果:程相文先后選育出了浚單18、浚單20、浚單22、浚單26等20多個玉米新品種。其中浚單18參加1998年—2001年河南省和國家玉米區域試驗,連續4年產量居第一位,2003年被列為國家玉米重點示范新品種和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金獎一等獎項目;選育的浚單97-1,2003年先后通過河南、河北兩省和國家審定,被列為國家玉米重點示范新品種;近幾年推出的浚單20,在2000年—2002年參加國家的夏玉米試驗中,連續三年產量均居第一位,畝產高達920公斤。2003年通過了國家審定,被國內權威專家稱為繼浚單18之后又一個在黃淮海夏玉米區居世界領先水平的玉米新品種。

  2005年,程相文承擔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在1公頃實驗田里種植的浚單20玉米,經國家組織專家現場實打驗收,平均畝產達1006.85公斤,首創夏玉米畝產超噸糧,并首創同一塊地里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畝產超噸半糧的紀錄。2007年再創新高,種植的1公頃浚單20夏玉米,平均畝產達1064.78公斤,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平均畝產達1733.66公斤。中國工程院戴景瑞院士連口稱贊“創造了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

  一個好的玉米品種可以造福八方農民。浚縣農民種植的大田玉米,幾乎都是程相文選育的浚單系列品種,平均畝產均可達到750公斤左右,種植玉米已經成為當地農民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浚縣鉅橋鎮劉寨村村民張發銀在他的17畝地里種植的浚單18,2007年畝產達到800多公斤,比2006年一畝地多收入200元。

  目前,程相文所培育的優質玉米雜交品種,已經從河南推廣到了河北、山東、安徽、陜西等10余省,讓農民增加經濟收入達6億元以上。  

    扎根基層天地寬

  浚縣農科所是1974年程相文研究員在浚縣原種場主持玉米課題組的基礎上成立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擁有資產近千萬元,在海南建設穩固玉米育種基地50畝,在當地擁有試驗用地220畝。每年承擔完成國家玉米新品種示范試驗、國家夏玉米區試等試驗課題20多項,被評為全國玉米區試十大標兵單位和全國玉米區試標準化管理樣板。同時還是全國玉米創新體系中唯一的縣級科研單位,被科技部列為國家星火科技培訓學校,連續十一年被授予河南省農業科研先進單位,是河南省保留的重點縣級農業科研單位。

  40多年來,程相文始終堅持扎根基層,工作在農業科研第一線,面對一次次升遷、調回大城市的機會,他都絲毫不動心。

  1984年,省有關科研單位想調他去,征求他的意見,他謝絕了;1988年上級組織部門決定任命他為市里一個科研單位的副處級領導,又被他辭掉了。程相文還有兩次被組織上提拔為副縣級領導干部的機會,但是為了自己的科研事業,還是主動放棄了。他說:“一個人光想著榮譽、地位和待遇,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了。所以我定了“三不”,就是不考慮榮譽、不考慮地位、不考慮待遇。如果讓我選擇一千次一萬次,我還是選擇育種這個崗位。”

  多年的奉獻也換來了社會的肯定,程相文先后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省管優秀專家、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榮譽稱號。談到這些,72歲的程相文說,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有生之年再培育出幾個玉米好品種,讓農民多打點糧食”。本報記者劉先琴 通訊員董一鳴【原標題:人民的育種家程相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2008-08-0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為了大地的豐收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