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殷貴鴻如此堅定和執著?原來,1992年,農村生活條件普遍很差的時候,殷貴鴻讀高中二年級。那年,殷貴鴻的老家,河南鄢陵縣實行小麥統一供種,推廣使用的就是周麥9號,麥收時居然刷新全縣紀錄,畝產550多公斤,鄉親們樂翻了天。“周麥”能讓農民吃上白面饃,對農民的貢獻最大,由此,他抱定志愿,將來一定要從事農業科技研究工作。
今年才32歲的殷貴鴻的外號叫“小麥迷”。春天來了,他蹲在地里看小麥長勢;夏天到了,他站在烈日下,選穗、拔單株、脫粒、實驗;秋天到了,他弓腰分區播種新品種;冬天到了,他還要撥開雪層,看看麥苗的抗寒能力。他把自己的青春都撒在了周口農科所這60畝地里。先后培育出周麥系列15個新品種,其中周麥11、12、16、17、18經過國審,5個通過省審,6個品種正在參加國家和省級區域試驗,累計推廣種植6077萬多畝,新增經濟效益15億多元。他被評為國家區試先進個人、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前不久,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研究生。
目前,殷貴鴻研究出了加代技術。周麥19從培育到2005年河南省審定只用了不到6年時間,試驗平均畝產563.7公斤,最高畝產達685.7公斤,一舉達到河南省“十五”攻關要求;區試連續兩年品質達到國家優質強筋一級標準。在全國第三屆優質小麥品質鑒定會上,“周麥19”成為評定出的12個優質品種之一,此舉標志著周麥育種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本報記者 邵文杰【原標題:從農民到小麥育種專家】(摘自《光明日報》的《新農民:走進科技創新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