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層深處有許多農民工,他們大多在煤墻和掘進頭,擔負著礦井生產十分繁重的工作,為礦井的發展貢獻著心血和汗水。鶴煤五礦采二隊采煤組長孫自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和榜樣,他靠堅強的意志、硬拼的精神和執著的追求,書寫煤海多彩人生,在搏擊煤海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詮釋著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真正內涵。
選定礦山:從不言悔,在煤墻上實現人生價值
從黃河岸邊的鄉村走出來的孫自林,到現在身上還依然留有淳樸、勤事民風熏染的氣息,形成的倔強不屈的性格。1992年2月,來到鶴煤五礦成為一名農民協議工的孫自林,就認定了自己所走的路,而且是一走不回頭,一干就是十幾年,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留在了煤礦,留在了百米井下。面對“榮譽”,孫自林沒有卻步。特別是近幾年,由于礦井水平延伸,礦壓、瓦斯及采掘失調的制約,產量受到嚴重影響。在全礦職工中開展的爭當“采煤狀元”勞動競賽活動中。他從不甘示弱,決心與各隊高手一比高低。每天他總是第一個來到工作面,最后一個離開工作面,月月出滿勤,干滿點,班班任務都超額完成。2008年四季度孫自林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斗志在三個月的勞動競賽中,以個人出勤91個工,出煤2842噸的好成績再次奪得全礦第一,創下了連續9次獲得全礦“采煤狀元”的桂冠。
認定道理:干煤礦,話多不如干的多,管人不如干事
孫自林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愛多說話,他總認著死理:干煤礦,話多不值事,不如干的多;當組長管人,不如干在頭里,干出事來再說服人。他當組長前就以埋頭苦干的精神受人稱贊;當組長后依然以干為主,先干再說,組里的十幾個人反而特別擁護他,聽他調遣。年初元月份,他隊所采的3107Ⅱ工作面機頭頂板壓力大,底板為泥巖,加上不斷有水滲出,使機頭處受壓變形,進班時打好的棚子足有1.8米高,到下班時就不足1.5米高了。在這惡劣環境下作業,要比環境好的作業點付出加倍的力氣和汗水,組里的人都不愿在這窩囊處攉煤、架棚,孫自林在那最艱苦的一個多月里,沒休一個班,不管工作服班班都被滲水和汗水淋侵得濕透,天天像樁子般定在這里,直到工作面結束他也沒換個地方,在機頭處架棚作業。
小家的事再大,也蓋不住礦上的事
孫自林舍小家,顧大家的事,在十幾年的工作中,年年也會遇到,為此,家里的妻子和老母常常怨恨他,每當這時,他總會在電話里對家人不止一次說“咱家不是有您嗎,小家的事再大,也蓋不住礦上的事呀,孰輕孰重我認得清,家是不能回的”。去年十月份,七旬的老母捎信要他回去收秋種麥。當時正值新工作面搬家,隊里又有一部分人回去收秋,人員少,出勤低,產量上不去,隊長急得只想罵娘。走吧,搬家正處在緊要關頭;不走吧,十幾畝田交給老母和柔弱的妻子真不忍心,如果收種不好那可慘了,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最后,還是留在礦上繼續上班。后來,從母親的電話中得知,損失了近3000斤玉米。別人家的地理已麥芽青青,他家的田里還是未耕的板茬。就這樣,孫自林在礦上的19年里,只回過四次家。每當想起這些事,孫自林的心里陣陣酸楚和愧疚。
榮譽多了,內心有些不安
孫自林從一個農民協議工成長為全國煤炭工業優秀班組長,多次被鶴煤公司、礦評為勞動模范和采煤狀元;2003年5月被評為河南省煤炭系統勞動模范,同年又被授予“全國煤炭工業優秀班組長”榮譽稱號;2008年又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今年4月又被推薦為河南省勞動模范,成為煤炭行業農民工的驕傲和學習的榜樣。
面對厚重的榮譽,讓孫自林不安。他對大家說,“榮譽屬于大家和全組的,如果都壘到我身上我會不安的。我只有以更高的標準作更多的工作來報恩企業,報恩組織給了我有意義的生活和體現價值的人生。”通訊員衛俊生 岳喜戰 本報記者劉耀平【原標題:農民工的榜樣——記全國煤炭工業優秀班組長鶴煤公司五礦孫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