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投資邙嶺1.5億,“土”頂變“金”頂
宋豐強為何獲此殊榮呢?因為8年時間綠化數千畝邙山,將昔日的荒山土嶺變成了“一山美景、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山。
2002年開始,宋豐強投入1.5億元,在邙山頂上種樹、修路、打井、架電,打造“邙山金頂生態園”。該生態園位于鄭州市北部的邙嶺,占地面積7500畝,該園區引進栽種了香樟、日本金柿、澳洲桉樹等50余個品種的苗木200余萬株。
為什起名叫“金頂”呢?宋豐強說,我要名副其實地讓邙山“土”頂黃土生金變成“金”頂。
如今,邙嶺已經成了省會市民一處天然氧吧。宋豐強說,爭取用五年時間努力將邙山金頂建設成國家AAAAA級生態休閑度假旅游風景區。
國慶節后,將在邙山開發鳥巢溫泉項目
宋豐強說,邙山金頂生態園經過八年的投資綠化,具備了豐饒的旅游開發資源,實施戰略規劃的條件已成熟。目前,已經邀請了美國、加拿大、中國臺灣的知名設計師,進行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設計規劃。
“國慶節后,邙山鳥巢溫泉項目將開工建設。為什么起名叫鳥巢呢,按照目前設想,邙嶺上將建設小木屋溫泉度假房間,來這里的游客除了可以在山頂一覽眾山小,感受生態原始味道外,還能看百鳥歸林的生態美景。”宋豐強說。
做農業要耐得住寂寞,這個事業不可復制
宋豐強出生在鄭州北區的宋寨村,七八歲時和老師一塊上山植樹,此時的邙山光禿禿的,只有野生的刺槐。“那時,一不小心,刺槐給我身上劃了一身的口子。”
2002年,繼豐樂農莊開發成功后,惠濟區政府領導招商動員宋豐強開發邙山,他隨領導去邙山考察,結果開發邙山的念頭一觸即發。
“30年過去了,我們兒時曾經栽下的小樹并沒有長成參天大樹,這里依然是一片光禿禿的,當時我很有感觸,想到了年幼時在此劃傷的經歷,就心想一定要讓這荒山綠樹成蔭。”帶著這樣強烈的感情,宋豐強用經營豐樂園大酒店積累下的資金承租下了這片當時無人問津的荒山。
農業投資大、利潤薄、見效周期長,宋豐強如何堅持八年投資在光禿禿的邙山嶺上呢?
宋豐強說:“我們做的這個事業,因為投入大,見效慢,所以投機的不干,農民想干又沒有條件。只要我們耐得住寂寞,我們一定會成功,因為這個事業可持續發展,而且不可復制,又得到各級政府、當地村民給予我很大的理解和支持,我的抱負才得以順利實現。”【原標題:宋豐強榮獲國土綠化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