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穿西裝,那不是中國意義的服裝。只有中山裝才是中國人民的服裝,但是穿中山裝有點不太入時,我就穿平時的夾克衫去的,自己舒服,別人看著也親切。”
“我不喜歡用電腦打印出來的文章,沒有生命,看不到感情和思路。能上交到中央領導手里的提案,為了表達問題的重要性,我都用手寫。”
在分組討論會上發言不事先準備發言稿?
“開會前,有人提醒我事先寫個發言稿,我說我不寫,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只要不違反原則,是實話我就說。”
今年3月5日,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時,有這樣一位樸實但又不普通的代表穿梭在代表群中。他不僅是一位人大代表,也是一名中國工程院的71歲老院士,他就是王夢恕……
從開幕那天起,王夢恕便隨著河南代表團入住河南大廈,開始他為期九天的兩會生活。
簡單,率真
已經是71歲高齡了,王夢恕在河南大廈里的生活并沒有什么特殊。當記者表示這么大的年紀了,會不會有什么不適應時,王夢恕“沒什么不適應的,長年累月的出差,各地奔走,已經習慣了。睡的很舒服,吃的也很好。”
在河南代表團里,65歲以上的代表一共有9位。王夢恕并不是年紀最大的,論年紀排在第三位。談到這些老代表們的身體狀況時,王夢恕很自信“我的身體很好,沒什么問題。”常年奔走在建設第一線的王夢恕,從考察青藏鐵路回來時,身體有些不舒服,做了全面體檢后,醫生們很奇怪,“除了血壓高點、甘油三酯高點外,其余都很正常。”
“別看我年紀一把了,我像年輕人一樣工作。會議期間,每天開完會回到賓館,我可以繼續工作到傍晚十一點鐘。”王夢恕在兩會期間除了開會外還要做一些平日的工作;身為北京交通大學土建學院的教授,他要改研究生論文;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要指點建設部推舉新院士的資料;身為地下工程的專家,他要給予很多工程建設意見。
在河南代表團第一小組的分組討論會上,穿著夾克衫的王夢恕做了一場沒有事先準備演講稿的“即興”發言,樸實的實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同組的其他代表認為是最精彩的發言,也吸引了臺下記者的目光。
當話筒擺在面前時,王夢恕第一句話便讓所有的聽眾都感受到了他的率真,“前面鋪墊的客套話我就不說了,越過去,我直接說主題。”對于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兩院的工作報告,王夢恕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兩院工作報告說的很好,說的好更要做的好,下面就是看行動了。很多人都是當面說人好,背后說人不好。但我不是,我喜歡當面指出人家的缺點,背后肯定人家的成績。”
對兩院工作報告中的具體內容,王夢恕表達了幾點自己中肯的建議,“要做到三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是要改變原告與法院的地位,讓百姓申訴更容易。第二個轉變是要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第三個轉變要減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