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王夢恕院士:堅守在工地一線(2)
2013/9/29 16:09:5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當記者問王夢恕,一輩子參加了多少工程項目時,王夢恕也說不出具體的數字:應該有上百項工程,包括特大工程。
干出的成績
“最近我出了一本專業書《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技術》,第一版1萬冊很快就賣完了。”采訪中,王夢恕告訴了記者這個喜訊。
作為專業著作,之所以如此暢銷,正是因為它是王夢恕用一輩子的工程經歷和經驗寫出來的。
看看王夢恕的簡歷,有很多“開創”、“首次”:
開拓了鐵路隧道復合襯砌新型結構領域的理論研究,摸清了結構受力特點、機理,確定了施工要點及工藝;主持實驗、創造并參加大瑤山隧道深孔光面爆破、噴錨支護、監控量測、反饋信息指導施工、周邊淺孔預注漿等關鍵技術成果的開發、研究和應用,取消了木支撐,實現了大斷面、大型機械化快速施工,改變了傳統的隧道修建方法,使長大隧道修建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主持雙線鐵路隧道不穩定地層新的施工方法,首次系統地創造了超前小導管支護穩定工作面體系的理論分析和應用,創造了新型網構拱架支護形式并廣泛應用于地下工程;主持創造了“淺埋暗挖法”在不同地層中修建城市地鐵區間和車站的施工配套技術,為城市地鐵及地下工程修建開辟了一條新路……
而一次次工程業績也為他收獲了不少人生勛章:
1990年被評為“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同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1年7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12月和1998年分別榮獲首屆“詹天佑成就獎”及“詹天佑大獎”。1995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7年12月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1998年至今當選為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99年獲得人事部“科技專業技術人才”一等功。
“都是干出來的。”王夢恕笑著說。
現在,70多歲的王夢恕是許多工程的技術顧問或者專家委員會成員。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但他至今依然堅守一個原則:排查問題,解決問題就一定要去工程現場。碰到問題,他總能用很短的時間找到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找問題一定要去工程面上,就是工地上。”王夢恕說,只有深入現場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最正確的解決方法。
“要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王夢恕經常說。而這也成了他的“至理名言”。
王夢恕也經常告誡年輕工程技術人員,踏踏實實做事,不斷地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不斷鉆研、不斷探索,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突破。
說真話是科學家的責任
采訪中,王夢恕也贈給了記者一本《志在穿越》,在給記者的贈言中,王夢恕寫道:“物我兩忘,榮辱不駑。”
與其說這是給記者的贈言,不如說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
“作為工程專家,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王夢恕經常說,“一個建筑要給后人留下遺產,不要留下遺憾。”
“工程上的一點小失誤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有血的代價。”王夢恕說。在業界,他也是出了名的敢說真話。
1986年初,只是中國鐵道部隧道工程局研究所一個研究室主任的王夢恕就敢向鐵道部建言,建議采用淺埋暗挖的方式修建復興門折返線工程,避免地面“開膛破肚”,他的建議最終被北京地鐵公司采納。
當他得知被業界賦予經典之稱的建筑——“鳥巢”上有一個滑行的頂蓋設計時,他立即提出批評:“我們不僅要從造型上考慮,更要考慮這項工程的運營成本、安全風險和經濟效益等能不能經得起考驗。”他強烈建議取消“鳥巢”的頂蓋設計。
王夢恕說,“鳥巢”頂蓋本身是建立在柔性的軌道上,1.8萬噸的鋼材,在90米寬的平面滑動,需要多大的承載力!“這是人命關天的事!”
王夢恕連同3名院士向國務院上書,并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要求取消“鳥巢”頂蓋設計的要求。最終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沒有頂蓋的“鳥巢”。
2007年上海市決定建設滬杭磁懸浮上海機場聯絡線,王夢恕指出:磁懸浮只能作為一種費用高昂的“交通玩具”。
王夢恕還曾寫了一篇批評磁懸浮的稿子讓上海一家媒體刊登,但這家媒體要求王夢恕在稿件上簽字才能發表這篇文章。王夢恕毫不猶豫地簽下了大名,他說:“我說的話我就敢負責。”這篇報道最終被上海一個160萬人的小區復印、傳閱。
近年來,我國鐵路和軌道交通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各種大小事故,如杭州地鐵工地塌陷事故等。在2011年震驚中外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中,王夢恕擔任了事故專家組副組長。對于調查組提出的對高鐵設備和技術問題的質疑,王夢恕直接指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組織管理不善。
當他得知中國高鐵建設受阻,王夢恕高呼:“我們應該保護‘中國高鐵’這個民族品牌。”為繼續推動中國高鐵和鐵路建設和發展,王夢恕奔走疾呼。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提出,要盡快推進鐵路體制改革,解決鐵路債務危機。
近年來,因為總是直言不諱,王夢恕經常被推到各種社會熱點問題的風口浪尖上。有人對他表示擁護,也有人說他鋒芒畢露。
王夢恕卻說:只要看準方向,就不怕任何閑言碎語。
“我從小受到的家教就是,人這一輩子就是要給國家作貢獻,我從來沒有想過個人的問題,只要想著從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出發,想到淡泊名利,就什么都不怕了。”
在王夢恕看來,作為一名科學家,敢于說真話也是一種責任!驹瓨祟}:記王夢恕院士:堅守在工地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