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強調建設“世界城市”走綠色之路,其實質就是要達成尊重自然、達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那么,您認為發展綠色世界城市的基本“動力”是什么?
答:綠色世界城市有兩大主線:其一,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向自然的索取必須與人類對自然的回饋相平衡。光索取不回饋,災難最終還是留給了我們。其二,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即人際關系、代際關系、區際關系、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達成互利和諧,共建共享。
建設綠色世界城市是獲取“可持續能力”與“發展紅利”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生態平衡、生態精神、生態理念、生態倫理”在社會生活中的必然體現。綠色之路是“世界城市”文明進步與全球普世價值的共同要求——是一個人類文明進程當中所必須達到的高度。
誰來推動綠色世界城市的建設和發展?用什么來推動?當然無外乎就是生產力的解放和生產關系的調優,這兩者之間完美的配合就是基本動力。
問:按您的設想,建成綠色世界城市更具體更微觀的“元素”是什么?
答:其實,我們可以按照三個基本元素去逼近我們想象的綠色世界城市的要求。
第一,尋求發展的“動力”——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創新永遠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動力,假如我們墨守成規、不思上進,怎么可能有動力?綠色世界城市就建設不起來。
第二,尋求發展的“質量”——最大的質量就是城市和自然要取得平衡。就是我們說的資源節約、循環高效、環境友好,如果沒有這一元素的注入,也不會實現建設綠色世界城市的目標。
第三,尋求發展的“公平”——社會和諧,共榮共享。建設綠色城市,有了動力,質量也不錯,但是成果的分配,不是惠及全體社會成員的,是為某一個利益集團服務的,這也不可能建成真正的綠色世界城市。
從自然的綠色到社會的綠色,二者的總和就是世界城市的綠色之路。
必須通過的三條倒U型曲線
問:在演講中,您提出建成綠色世界城市必須通過三條倒U型曲線和依次通過三個“零增長”的臺階,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答:所謂三條倒U型曲線:其一,是業態構成的倒U型曲線,這就是要調整經濟結構。比如,橫坐標是財富的增長,縱坐標在業態上的表達,就是你的第二產業(以能耗和物耗較高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在整個財富積累過程所占的比例中,開始隨著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到它的頂點,再隨著財富的增長這個比例開始下降,基本上要走到這條路上。比如北京,現在大力發展服務經濟,提倡智慧產業,提倡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實做的就是這件事。加速業態結構的倒U型曲線,從左側通過頂點到右側的倒U型進展。
其二,是生態應力的倒U型曲線。一開始在人均GDP比較低的時候,要想積累財富,生態環境受到的干擾和破壞越來越大,然后到一定強度,到它的頂點,隨著人均GDP的繼續增長,開始向右側生態環境受到的應力下降。中科院曾經計算了全世界133個國家,無一例外,都遵守這個規則,中國也不例外。世界銀行的一個計算指數表明,美國人均GDP是在達到11000美元,日本是在達到9000美元的時候轉過了它的頂點,開始走向曲線的右側。中國總體來講只有3000美元,但是對于北京來講,應當開始進入向右側倒U型曲線逆轉了,北京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了。
其三,是貧富差異的倒U型曲線。從社會貧富差異較大走向貧富差異較小的倒U型曲線右側。
這三條倒U型曲線,基本上應該是宏觀走勢的認識,也是衡量建立“世界城市”的定量標志。
問:三個依次通過的“零增長”臺階是指……
答:所謂綠色世界城市必須依次通過三個“零增長”的臺階——首先,人口自然規模達到零增長。比如,北京據我估計,除了移動人口和機械人口在增加以外,本身的自然增長率已經將近于零。這個零增長達到以后,才能進入到第二個就是資源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長。
問:在現實中,如何理解資源能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長?
答:通俗地說就是如果明年北京要增加10%的GDP,那我就告訴你,一度電也不多給了,一噸水也不多給了,當然這樣增加這個10%難度是很大的,那就必須依靠技術創新、依靠管理創新、依靠制度創新。國際上提出的一個口號叫做“四倍躍進”,即用比現在低一倍的資源和能源,創造比現在高一倍的財富,這個要求就很高了。這兩個“零增長”臺階達到了,才會指望第三個臺階生態環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長。
所以,從理論上考慮這三個依次的“零增長”,就是指人口自然規模達到零增長-資源環境的消耗速率達到零增長-生態環境退化速率達到零增長,最終實現“解耦發展”,即通常所謂的“脫鉤發展”。
北京世界城市的綠色之路
問:具體而言,您認為北京要提高綠色競爭力,實現綠色世界城市的目標,應該抓什么?怎么做?
答:我認為,北京必須經歷五大革命性的轉移——
一、要經歷從傳統型業態向現代性業態的革命性轉移。以紐約為例,在13個業態組成中居前4位的分別是:金融保險業、專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與管理相關的服務業,在整個國際貿易中這四者占將近50%,財富的積累主要靠這四個領域。綠色世界城市更要注重從傳統的貨幣資本管理走向自然資本管理,(資源銀行、環境銀行、生態補償銀行、碳交易銀行)的創新體系。
二、要經歷從傳統經濟向生態經濟的革命性轉移。在現代世界城市當中,傳統的零售業、批發業只占10%左右,而80%以上的財富來源于以知識與智慧為依托的服務經濟與生態經濟,這個北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要經歷從末端產品向源頭綠色創意產品的革命性轉移。獲得源頭綠色創意產業對完整產業鏈的領導能力、獲得與供貨商訂立戰略聯盟的能力、獲得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可控能力、獲得向微笑曲線兩端順暢延伸的能力。
四、要經歷從打造名牌向創造綠色標準的革命性轉移。獲得自主知識產權、獲得核心技術能力、獲得市場領導能力的話語權、獲得全球定價權,引領世界綠色標準制定,將技術產品和服務產品推向原創性水平。
五、要經歷從國家城市向世界綠色城市的革命性轉移。具有人與自然和諧的世界號召能力,具有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依據能力,具有引領世界綠色發展的創新能力,具有世界一流的生態產業的集聚高地,具有公共服務均質化的公平典范,一直到成為國際權威性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等總部的首選地。
我期望,北京在構建綠色世界城市的總體戰略中,將成為全球人與自然和諧的新型增長極,將成為全球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社會公共平臺,從而實現綠色發展、文明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以嶄新的綠色世界城市形象展現在全球的文明進程之中。田心【原標題:牛文元:幾個地球能承載人類的生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