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周大新:人人擔起食品安全責任

2013/10/9 14:26:52 點擊數: 【字體:

周大新:人人擔起食品安全責任

 
    初見周大新,他樸實低調,很難將他和“茅盾文學獎”這樣代表著國內最高規格的文學榮譽相聯系。他是一名筆耕不輟的作家,但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謙遜中又有些許堅韌,面對提問,不疾不徐,總是認真聽完后才緩緩道出心中的所感。

  周大新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政治部創作室主任,一部充滿人文拷問的農村題材力作《湖光山色》令他榮獲第7屆茅盾文學獎,他的多部小說也被改編成影視劇作品而被大家所熟知。早在1993年,由其《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編的電影《香魂女》就已榮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根據他短篇小說《漢家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曾榮獲電視劇飛天獎。他的又一部長篇小說剛剛動筆。

  采訪伊始,他便帶著歉意表示:“我說不了普通話,只能說河南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他小說中那本真的鄉土情懷。面對周大新,與其說是一次與作家之間的美食對話,卻如同尋常而不平常的話家長里短,尋常的是內容不外乎每日吃喝之事,不平常的又在于他身為軍人作家,率直的言語往往滲透著對事物的深刻剖析。經歷了半生磨礪與苦難的周大新,異常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他始終認為“能吃飽就是一種福氣”。

  能吃的就是好東西

  出生在河南鄧州的鄉村,這片有著久遠文明與肥沃風土的大地,不但給予了周大新文學創作上的無限靈感,也同時哺育著作家的成長。談及故鄉,周大新臉上洋溢著自豪,“眾所周知,河南是全國的產糧大省,是小麥的主要產區,每4碗方便面里就有1碗產自河南。”隨即又感慨:“但是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卻時刻充滿了對饑餓的恐懼。”

  這樣的恐懼一直延續到周大新18歲離開家鄉到部隊參軍,小時候處于計劃經濟的時代,一年只能分到60斤小麥(合約四五十斤面粉),也就不過是20幾天的口糧,必然還要尋找別的食物充饑。剛當兵時,年輕力壯,肚子里沒油水,周大新曾有過一頓吃下一斤多干面粉包成的餃子的經歷。在部隊期間盡管解決了吃飽的問題,但周大新依然保持著節約的習慣,為的是能將節省下來的糧票寄回家。

  直到今天,聽到哪里有大面積旱澇災害,周大新便會給遠在河南的胞弟打電話,讓他儲存一部分糧食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說,我幼年在家鄉一直都是在為吃飽而努力,甚至造成了條件反射,當時看到一種東西,首先想是否能吃,能吃就馬上收起來。那時哪敢奢談如何吃好,能吃飽就是福氣了。”

  吃得好又變成了煩惱

  早已不再為是否能吃得飽而困擾的周大新,如今又因為吃得飽而憂慮起來。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如何吃得好、享受美食曾經只是少數人的特權,現在情況卻正好顛倒了過來,小眾的權利變成了大多數人的煩惱。這些年,我身邊許多人包括老家的鄉親們,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猛然放開了吃,肉蛋油攝入過量,血壓、血脂、血糖跟著高起來,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病率也隨之激增。”周大新對此不無擔憂,他說國人中已有9600萬的糖尿病患者,自己的親友中就不乏五六十歲便中風癱瘓的例子,這與他們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在周大新看來,如何培養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似乎成為了當下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要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對此,日常生活中他堅持體育鍛煉,不過多地吃油脂高的食物,以素食居多。

  周大新說,從前長期忍受饑餓使得人們對食物無比珍惜,至今仍有人保持著為了不浪費糧食,即使吃飽了還要硬塞下去的陋習,否則就會被視為糟蹋食物。

  食品安全要“從我做起”

  要想吃得好,每個人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與習慣縱然關鍵,但眼下比比皆是的食品安全問題卻讓人開心不起來。

  提及食品安全,周大新不禁嘆息,“近幾年,關于食品安全的事件層出不窮,整體的大環境讓人懷疑從作為主食的米和面到肉蛋奶……幾乎所有可以吃的東西里都有可能摻了有害物質。”

  據周大新了解,很多農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便種植極少不施化肥和農藥的糧食和蔬菜供自家食用,其余賣的部分還繼續用化肥和農藥。“這當然關乎公民的道德意識,但是也要深層挖掘產生這種心態的根源。從農民手中收購的農產品價格偏低,利潤幾乎掌握在中間商手里,導致了生產者要想辦法壓低成本以求生存以及購買者面臨價高質不高的現狀。”

  “追本溯源,從生產者偷工減料、濫施添加劑到銷售者缺斤少兩、虛假宣傳,整個消費鏈條的每個環節都要加強管理,根本上還是要從樹立公民意識、加強道德教育做起。”周大新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友人在歐洲公路旁的一家小餐館里,看上了用來裝飾陳列的一個空酒瓶子,便同老板商量,能否賣給自己。孰料餐館老板為難道:“我們國家的法律尚未明文規定賣酒瓶應該繳納的稅率,所以我不能賣給你,但可以送給你。”

  周大新不禁深深為這種自覺的公民意識觸動了。他說如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大家都能有這樣的道德自覺性,久之逐漸成為一種行為習慣。一旦違反,除了要受到有關部門的查處或法律制裁,更重要的是會受到輿論的強烈譴責,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勢。比如生產假種子的黑心商家,執法部門要嚴厲打擊,吊銷其生產經營資格。若是農民使用禁用農藥同樣也要受到懲戒,讓其感覺在村里鄉里縣里抬不起頭來,形成大家互相監督的輿論氛圍。從種植者、批發者、零售者、檢疫者、執法者和消費者,人人擔起權力和職能,人人負起責任和義務,人人“從我做起”,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周大新說,在這些方面,北京市已率先行動了。11月29日,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修訂草案修改稿)》,再次將一度被刪除的“食品發生危害控制同產地同類食品”、“食品犯罪終身不得生產經營食品”的公眾長期關注的規定納入其中,為打擊食品安全犯罪和支持弱勢優質農產品生產者提供了法律保障。

  周大新感慨道,“說到底,食品安全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時刻轉換著角色,為別人就是為自己。”

  “為別人就是為自己”。不論你是種植的、銷售的,還是檢疫的、執法的,你同樣也是消費者,所以你不管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像給自己吃的東西一樣把住這道關口,相信這樣大家就都吃得安全了。本報記者呂雋【原標題:周大新:人人擔起食品安全責任】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北方網 2012-12-0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