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孟電在爆破拆除8臺火電機組時,1000多名職工隨之失去了工作崗位。新的熱電聯產發電機組建成后,包括管理、后勤人員在內,只需300余人,但范海濤向員工們承諾:不讓一名工人下崗,工資、福利一分不降。于是,孟電依托現有產業,另上新項目,通過發展來分流安置富余人員。范海濤說,這些職工們跟孟電同呼吸,在困難面前,孟電更應該與員工共命運,保住他們的“飯碗”,不僅是企業的良知,也是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小火電機組拆除后,孟電集團投資26億元興建了兩臺30萬千瓦熱電機組項目,目前已經全部見效益。此外,孟電集團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余熱建設發電機組,發電直接回用于水泥生產,既節能又減少了排放,實現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如今,輝縣市的空氣清新了,天變藍了,老百姓生活環境好了,孟電集團的帶頭作用功不可沒。
多年來,范海濤懷揣著責任,每年拿出數十萬元資助貧困學子,幫助周邊企業、農村快速發展致富……
這不僅為企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周邊環境,更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中不斷尋找發展契機,促使企業產生新的生長點,把“負擔”變成了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
(三)
多年來,孟電集團扶貧濟困、支持地方建設等回饋社會資金達兩億多元。孟電在全市不是最大的企業,在全省甚至全國更不必說,可孟電的大手筆常常讓人覺得不理解,想不通。
于是,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范海濤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為什么要這樣做?”
為什么?范海濤說:如果非要找出這樣一個奉獻為民的理由,孟電為的就是想多為黨和政府分憂,多為群眾辦事兒。聽著這話,不了解的,覺得范海濤是在標榜自己。范海濤自己說,這不是他的覺悟有多高,是自己想得很實際。
范海濤有自己的金錢觀。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些年來,除了家和單位食堂,范海濤很少在外面吃飯。對于他來說,能掙錢是一種能力,而花錢則是一種學問,更體現了一個人駕馭金錢的能力。
在范海濤看來,作為一名企業家,靠先進的管理方式和超前的商業眼光發展一個企業,能為企業帶來收益,這就是會掙錢。但事實上,企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僅有企業自身的付出,更少不了各種社會資源的功勞。范海濤說了一個很形象的描述:比如說咱的水泥廠,原料出自礦山,礦山屬于自然資源,但如果政府不給予企業開采的權限,不給予相應的政策,再沒有金融部門等各部門的支持,企業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企業發展了,有錢了。可這錢要怎么花?一個人,一個家庭需要的錢是有限的。揮霍無度是一種方式,花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也是一種方式。在范海濤的心里,自己是依靠國家政策和各種社會資源富起來的。因此,富而思源,回報社會,就不僅僅是一種奉獻,而是一種擔當。
作為一名年產值過億的企業掌門人,你不會想到,范海濤使用的是一款價值不到300元的老款手機。拿出來打電話,你能清晰地看到手機上的字跡早已磨掉,型號已看不出來。別人唏噓的同時,范海濤卻坦然地說,別以為我是作秀,手機的主要功能不就是接打電話嗎?這款手機功能少、省電、待機時間也長,我用著很舒服。
范海濤經常說:“再好的企業發展都得益于一個秩序穩定的社會大環境,窮人過不去,富人過不好。”他的理解是,黨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希望這些先富起來的人帶動全社會共同富裕。如果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最終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會影響到黨的執政根基。因此,先富起來的人更要想到那些日子還不好過的人。這不是說他的思想有多先進,而是每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家、有良知的企業家,只要認真地去想想,就都會想通這個理兒。
范海濤向記者講述他為太行山上的一個村子投資80多萬元修建蓄水池的事情。他說:這個蓄水池投資80多萬元拿到全國、全省,不是多大個事兒,但卻為當地老百姓保證了正常飲水,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同時,還調整了該村的農業結構,目前村民們靠蓄水池發展香菇種植,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們不會光感謝孟電,他們會感謝政府,這就是我們當初為村民辦好事兒的目的。”
曾經有這樣一個例子。自2006年開始,孟電集團每年都要拿出專項資金,對全市100余名貧困老黨員進行幫扶。長垣縣有一名老黨員、老軍人叫牛合群,三大戰役他參加了兩次,為新中國立下赫赫戰功。就是這樣一名老黨員卻因為家境貧窮,日子過得很艱苦。范海濤專程去慰問他時,他激動地拉著范海濤的手說:“感謝黨、感謝組織還沒有忘記我們。”一聽到這話,一旁的工作人員趕緊補充說:“要感謝孟電。”
范海濤動情地說:“不用感謝孟電。當初企業準備做這件事兒的初衷就是想為黨和組織做些事,不是孟電想要什么。孟電在輝縣,老人在長垣,讓他感謝孟電沒用,他為孟電做不了任何事。如果孟電拿出的這些錢能讓這些為黨和國家灑過熱血和汗水的老黨員們可以堅持他們的信念,能夠讓他們感覺到來自黨和組織的關心、關愛和溫暖,孟電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四)
2010年,范海濤決定斥資1.6億元為南李莊村民免費建造新農村社區的時候,媒體上沒有任何報道。
那時候,我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正如火如荼。一個民營企業拿出1.6億元為村民建新房,這個數目不是個小數目,這個事兒更不是個小事兒。市領導去輝縣調研,責備當地領導不上報,當地領導無奈地說,范海濤不讓宣傳呢。
當地人說范海濤犯傻,分不清企業姓“私”還是姓“公”。
范海濤說,孟電和南李莊有割舍不了的緣分。范海濤生在南李莊村,他和父親范清榮、母親顧族榮三任南李莊村的黨支部書記。進入新世紀了,南李莊村的房子有60%以上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所建,民居散亂,環境和民房質量較差,村民的生活居住條件亟待改善?吹洁l親們住著破房子,范海濤說,他自家住得再好,心里也不踏實!于是,自2008年起,范海濤就開始征求村民意見,籌劃為大伙兒建新房的事兒。
然而,那時候孟電的幾組小火電剛爆破,損失巨大。新上項目需要錢,安置1000余名工人需要錢,缺乏財力和精力,建新房的事情便一拖再拖。直到2010年4月,項目才正式啟動。“我答應了鄉親們,可比原計劃晚了兩年,有啥好宣傳的?”范海濤的心里,從來只有群眾。
南李莊社區僅用了8個月時間建成,實現了當年拆遷、當年建設、當年入住。每戶都是兩層一體230平方米的設計,還配有60平方米的地下室,暖氣、天然氣、供排水、強弱電、有線電視、電話、寬帶等設施也一應俱全,社區還配套建設了醫療室、圖書館、幼兒園、健身廣場等公共設施。村民們拉著范海濤的手說,不是他,自己一輩子也住不上這么好的房子!
誰也不會想到,在南李莊社區建設期間,卻有外界質疑范海濤要借建新村之名搞房地產開發,從中大賺一筆。作為真心實意要為村民謀福利的范海濤來說,這種傳言讓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