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在澳門舉行的世界武術錦標賽上,原來一直默默無聞、不被人注意,總是與獎牌無緣的緬甸散打隊,突然大爆冷門——報名參賽的兩名散打運動員雙雙闖入決賽,最后斬獲兩枚銀牌,改寫了緬甸散打隊在國際武術比賽中從未獲得過獎牌的歷史。緊接著,這一年的12月,緬甸散打隊轉戰越南,又異軍突起,在有11個國家參賽的東南亞運動會上,由7名散打運動員組成的緬甸軍團摘取了1金、2銀、2銅,共計5枚獎牌。這驕人的戰績,讓參賽的各路諸侯瞠目結舌,大跌眼鏡。一時間,武壇黑馬緬甸散打隊倍受世人矚目。
率領緬甸散打隊在國際武術擂臺上摘金奪銀的領軍人物,正是昔日中國的散打名將——少林弟子王世英。
2001年九運會之后,王世英在國內武術界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有人說他離開北京散打隊,去了廣東湛江,在一家武術學校擔任總教練。沒想到不過兩年的時間,他卻領軍出現在世界武術錦標賽的賽場上,由他調教出來的緬甸散打隊,基本功扎實,作風頑強,已經是世界武壇一支不可小覷的勁旅。
原來,早在2003年初,王世英就受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的派遣,到緬甸做援外教練,執教緬甸散打國家隊。當時,王世英正在廣東湛江的一所武術學校擔任總教練。接受援外的任務后,由于受“非典”的影響,直到6月份,他才正式啟程,跨入緬甸這個被熱帶雨林包圍著的神秘的國度。
6月正是緬甸的雨季,氣候潮濕悶熱,三天兩頭地下雨,陰雨綿綿的天氣讓人心情郁悶。從小生活在北方燦爛的陽光下的王世英,初到緬甸感到非常不適應。緬甸屬于不發達國家,經濟比較落后,生活條件相當艱苦。對這些,初次出國任教的王世英早有思想準備。條件艱苦不怕,他最擔心的是帶不好緬甸國家隊——聽說緬甸的武術套路成績不錯,還獲得過世界冠軍呢!
到了緬甸才知道,緬甸的武術套路水平比較好,國家也重視,獲得過世界冠軍,而武術散打卻是個不毛之地,在國際大賽中從來沒有過成績。
緬甸散打國家隊的訓練條件很差,訓練館是一個臨時的廠房,里面只是簡單地整理了一下,設施非常簡陋,只有一個擂臺,地面卻是水泥地,連墊子都沒鋪。隊員的水平也很低,基本功很差,只有一名散打運動員多次參加過國際性的比賽,可是從來沒有取得過任何成績。緬甸的傳統武術是緬甸拳,不戴拳套,使用拳、腿、膝進攻,類似泰拳。這些挑選來的隊員中也有練過緬甸拳的,雖然拳法有一定的基礎,可是腿法很差,摔法基本不會。面對這樣一支散打隊,王世英可以說是白手起家。
王世英每天乘40分鐘的汽車趕到訓練館,從散打的基本技術教起,訓練他們如何出拳、如何踢腿、如何使用摔法,在運動員正確地掌握了散打的基本技術動作后,再教授技術組合,同時還進行體能訓練。緬甸運動員的意志品質頑強,吃苦耐勞,訓練非常刻苦,在王世英的指點下,技術水平提高得非常快。強化訓練了三個多月后,為了提高運動員的實戰經驗,王世英又把緬甸散打隊拉到中國廣東,和中國運動員進行了幾場教學比賽。在中國的訓練比賽,使緬甸運動員受益匪淺。
很快就到了2003年11月,世界武術錦標賽臨近了。緬甸國家體育部門本來是不看好這次規格最高的世界武術賽事的,所以只派出了一男一女兩名散打運動員參加散打比賽。沒想到這兩名運動員卻雙雙捧回了獎牌,讓人大喜過望。隨后,緬甸散打隊大舉出征東南亞運動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緬甸的體育部部長非常高興,在總結慶祝會上贊揚王世英為緬甸武術散打事業做出的貢獻。
緬甸國家體育部門開始重視武術散打了。今年的11月份,亞洲武術錦標賽將在緬甸舉行。為了備戰這次在家門口舉行的武術大賽,緬甸派出了一支20人的散打隊,在王世英的帶領下來到中國集訓。這20名運動員是王世英親自選來的,是緬甸散打隊的新生力量。
今年初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記者在北京見到了久違的散打名將王世英。他依然是那么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話語中時不時地會漏出幾句河南話。他說他雖然已經退出第一線,既不當運動員,也不在專業隊任教練了,可是他還得為武術事業奮斗,盡自己應盡的責任。“出國任教,也是為了在世界上發展中國武術,促進武術進入奧運會,意義重大。同時,我在緬甸當教練,代表的是中國,一舉一動都代表了中國的形象。所以我必須干好。做什么事情都力求最得最好,這是我一貫的作風。”
確實是這樣,作為運動員,王世英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馳騁中國武壇,曾經兩次獲得世界武術錦標賽散打冠軍,多次獲得全國錦標賽、全運會散打桂冠,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當代十大武星”。1997年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后,王世英擔任北京散打隊教練,培養出了薛風強、王進峰等著名的散打運動員。既是金牌運動員,又是金牌教練,王世英可謂是步入了人生輝煌的頂點。
九運會之后,王世英離開了專業隊,在武術學校從事教學工作,這與當運動員和在專業隊當教練相比,可以說是反差巨大——不再受人矚目,過默默無聞的平淡生活。對人生道路的這種變化,王世英的心情很是平和。
“人生就像爬山,不可能總是在山頂上停留。輝煌只是一時的。我有時覺得我是很幸運的,付出了很多,也獲得了許多榮譽。可是這些只能代表過去,人不應該總是沉湎在過去的榮耀之中,我把這些榮譽看得都很淡。”王世英平靜地說。
在人生道路發生轉折,王世英決定到廣東工作的時候,他有一個理解他、支持他事業的妻子。妻子辭去了在北京農委的工作,南下廣東,隨王世英在湛江工作。現在他們有了自己的女兒,已經一歲半了。“女兒都是她媽帶大的,尤其是在我出國任教時期,孩子才一歲,她媽可受了不少苦。”王世英感慨地說,“其實我這個人是挺愿意過普通人的平平靜靜的日子的。”
離開了專業隊,王世英感到輕松了許多,也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武術館校培養的是二線隊員,目標是向專業隊和高等體育院校輸送運動員和學生。王世英作為總教練,既要訓練校隊,又要培訓學校的教練員。在工作中,他感覺到武術館校都缺少一套系統、科學的散打訓練教程,很多教練員都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教授學生,很不系統。
“散打教學是分階段性的。初級階段訓練什么,中級階段訓練什么,高級階段訓練什么,每個階段是不同的。武術館校的散打教學是打基礎的階段,基礎打不好,提高也是很困難的。我現在正在編寫一套散打教學的初級教程,準備在我們武術學校實施。這都是我這么多年從事散打運動的心得體會。適當的時候也可能會正式出版。”王世英介紹說,這套教材的文字部分已經整理完畢,還需要做技術圖。只是由于現在又接受了援外任務,沒有時間坐下來寫作,目前只好暫時放一放。
最后,我問他今后有什么打算,他沉吟道:“人生的目標是太遙遠了,我還是踏踏實實地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帶好緬甸隊,爭取在年底的亞洲武術錦標賽上取得好成績。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終,做什么事都力求做得最好,這是我一貫的作風。”
樸樸實實的話語,樸樸實實的作風,一如這北方早春的土地,在樸實無華的風景下,蘊涵著勃勃的生機。春風化雨,春華秋實。在這陽光燦爛的早春二月,你是否已經感受到了碩果累累的秋天的風景?【原標題:王世英陽光燦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