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市慈善總會收到的最大一筆來自民企的捐款
河南康利達集團董事長薛景霞 資料圖片
每年注入資金100萬元,持續10年時間,捐贈總金額達到1000萬元……在今年的鄭州慈善日活動中,河南康利達集團正式宣布,成立“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
鄭州慈善總會會長武國瑞說,由鄭州慈善總會和河南康利達集團董事長薛景霞共同發起的“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在鄭州慈善史上創造了兩個“第一”:這是該會成立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來自民營企業的捐款,也是鄭州慈善總會首個以個人名字冠名的慈善基金。
身為企業家、全國人大代表的薛景霞,擁有許多令人羨慕的榮譽,“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河南省“十大女杰”等。昨日,她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她的承諾
成立千萬元基金開展教育慈善
“為了以更加專業的方式參與慈善事業,在本次慈善日活動到來之前,我們積極響應鄭州慈善總會的倡議,經過認真商討,決定捐款1000萬元成立‘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計劃每年注入資金100萬元,持續10年時間,用于大學新生圓夢行動、助殘濟困、賑災扶貧等各項教育慈善活動。”薛景霞說。
愛心需要持之以恒。來自鄭州慈善總會的統計顯示,薛景霞長期以來,都在積極參與鄭州的慈善事業。
“我們15年前開始參加慈善事業。最初是1996年捐款幫助鄭州一中舉辦全國中學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尤其是后來像抗擊非典,印度洋海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等,2007年、2008年,我們兩次通過河南省助殘濟困總會捐款200萬元,幫助2000名白內障患者復明。2007年我們捐資50萬元成立‘薛景霞革命老區教育基金’,至今已有500多名孩子和100多名老區教育工作者得到資助和獎勵。”她表示。
她的聲音
慈善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的必然選擇
長期從事慈善捐助,薛景霞對慈善有著很深的理解和思考。
她表示,慈善捐贈屬于第三次分配,是平衡貧富差距、創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社會手段。慈善事業的發展程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慈善機構通過募捐活動,將民間財力、物力等資源聚集起來,重新組合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我作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企業家,人民群眾給予我信任、支持,黨和政府給我們民營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我會把慈善作為畢生追求的事業,在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反哺社會、回饋社會。慈善是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的必然選擇。”
她的期望
呼喚更多企業民眾參與到慈善事業中
“‘薛景霞教育慈善基金’由我發起成立,依托鄭州慈善總會管理使用。我們會和鄭州慈善總會一起,把這個基金作為一個貢獻企業力量的平臺,幫助貧困家庭學子圓大學夢,給殘疾群體帶來希望,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帶來溫暖。”薛景霞最后說,然而一個企業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她希望能夠通過這樣一種行動,這樣一個平臺,通過鄭州慈善總會這樣一個組織,呼喚更多的企業、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慈善事業中。晚報記者 裴蕾【原標題:康利達董事長薛景霞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