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爸爸:
您離開我們已經一周年了。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2007年4月28日那一天。您功德圓滿之后,在春光明媚中安祥地駕鶴西征了。您雖然走了,但您的英名和偉業卻永遠留在了軍隊,永駐人間。爸爸,生前您在我們心目中的印象是標準的軍人、是威武的將軍、是嚴厲的父親,但這只是我們對您的一般認識,讓我們對您又有了深一層了解的是前來祭奠您的那些人的所言、所泣、所行。爸爸,您知道嗎?在短短的五天祭奠中,前來祭奠的人絡繹不絕。其中,既有共和國的將軍,也有普通的青年戰士;既有曾與您并肩戰斗過的國家高級干部,也有曾為您喂過馬的老馬夫;既有您的老同事、老朋友,也有您的老司機、老警衛員;既有從故鄉連夜趕來的黨政領導,也有家鄉的父老鄉親;既有全國著名的軍旅作家,也有您曾讀過書的學校的一般師生……。他們或神情凝重,久久注視著您的遺像;或莊重地給您行軍禮,一個又一個;或痛哭流涕,邊泣邊訴;或虔誠地叩首,悲不能己。厚厚的留言薄,光祭奠的人名,就寫滿了整整十大本。
爸爸,1951年年底,您從朝鮮戰場凱旋歸國后,便奉命組建炮兵第六師,時任炮兵司令部參謀長的您又身兼炮六師第一任師長。今天,原炮六師的官兵來祭奠您,他們送來的挽聯尊您為“一代炮圣”。圣者,圣人也;“炮圣”者,炮兵之圣人。爸爸,原來我們只知道您作為北京軍區炮兵司令,畢生心血都奉獻給了炮兵事業,但詳情卻是原炮六師的同志一一道出。早在1951年的抗美援朝戰場上,身為二十兵團炮兵主任的您,針對朝鮮戰場實際情況,研究出了“小高炮營機動作戰”戰法,提出了“集中使用炮兵主動支持步兵”的意見,很好地解決了步、炮聯合作戰問題,提高了炮兵作戰能力,在粉碎美軍“秋季攻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58年,您深入部隊調查研究并針對軍區炮兵建設的特點,大膽改革炮兵射擊法,創造出了“炮兵連間接瞄準射擊五法”。這種新的射擊法受到軍委重視并召開現場會向全軍推廣。1964年,您親自組織指揮了軍區炮兵、裝甲兵晝夜實彈射擊表演,受到了毛澤東和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好評。1975年,您積極探索炮兵戰法改革并親自總結出了“堅固陣地防御打集群坦克”的經驗,得到了中央軍委和總參的肯定。1981年,在“華北大演習”中,您組織參演炮兵部隊,進行了方面軍防御戰役各階段的實兵實彈演習,圓滿完成了支援各集團軍的陸、空作戰任務。總之,您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炮兵戰法研究,注重炮兵技術革新,為推動新時期炮兵部隊的全面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爸爸,您將您的聰明和才智,全部獻給了您摯愛的炮兵事業,無愧為“一代炮圣”之譽。這也誠如您的部下對您的評價“戎馬一生,功鑄炮兵”。
爸爸,一群現役軍人坐在咱家院子里,訴說著您的一件又一件功勛:“我家鄉任丘,就是李司令員指揮解放的”,“我的故鄉肅寧縣城,也是他指揮拿下來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五一”大掃蕩時,您受命協助騎兵團團長指揮部隊,率領三個連,奮戰六十個晝夜,圓滿完成了牽制敵人的艱苦任務。1943年,您先后指揮解放了任丘、肅寧縣城、辛中驛、河間、文安、新鎮、子牙河東、大清河北等,為鞏固和擴大冀中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解放戰爭時期,您又指揮所屬炮兵部隊參加了解放徐水、漕河、永清和攻打容城、清風店、石家莊、保定、太原、平津等戰役戰斗,戰績卓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時,時任華北軍區特種部隊參謀長的您,接受了開國大典炮兵方隊指揮和組織禮炮鳴放兩項重任,經您科學籌劃、認真研究、嚴密組織、刻苦訓練,高標準完成了任務,受到朱德總司令的高度評價。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您身經百戰,死而不已。在和平建設時期,為我軍的現代化建設,您又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神炮之路》、《戰神之光》、《連天烽火》等六部軍事著作和詩集,發表軍事理論論文百余篇。“文武雙全,忠勇之將”是對您最貼切的詮釋。
爸爸,在那五天祭奠中,有些人是一步一叩首地來到您的遺像前,有些人一聲一個“恩人”地呼喚著您,有些人在您的遣像前一邊痛哭,一邊訴說著您對他們的關懷和厚愛……。有的人說,自他父親在抗美援朝戰場犧牲后,五十年來,都是您關照著烈士的遺孀及子女;有的人說,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是您想辦法將其子女從外地調回北京;有的人說,是您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同志,仗義執言、秉持公道;有的人說您對部下關心愛護,一位干部的家屬懷孕臨產,您便不讓他出差,留在妻子身旁;有的人說,您很念舊情,對解放初期的老職工非常關懷,部隊從城里搬到城外,都帶著他們及家屬;……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反映了他們對您的無限思念和感激。
爸爸,短短的五天祭奠使我們對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些花圈、那些挽聯、那些哭訴聲、那些虔誠相,使我們懂得了什么叫鞠躬盡粹,什么叫光明磊落,什么叫雖死猶生,什么叫永垂不朽,使我們更加了解了您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為有您這樣的父親,感到無尚自豪。“千秋萬歲名,冠蓋滿軍華”——這就是您留在我們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作為您的兒女,我們自身并教導我們的后代,子子孫孫以您為楷模,作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益的人。這也是您生前對我們的教誨,我們永生不忘。
敬愛的爸爸,您的音容笑貌已經永恒地烙在了我們心中。如果人生真有來世,但愿您還是我們的父親,永遠的父親。
李健之兒女
20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