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東西很“奇怪”
繩子上掛滿手工縫制的安全帶,墻壁上裝有簡易起重器
“看到我家中的情況,你可能會大吃一驚,要有點心理準備。”12月10日上午,快要進門時,王春來這樣說。
王春來的家在洛陽監獄家屬院一棟居民樓的六樓,50多平方米的房子內擺滿各種各樣“奇怪”的東西。客廳內,用鋼管焊接的扶手上纏滿布條,布條已被磨損得閃閃發亮;鋼筋焊接的椅子上也纏滿了布條,椅子前方還掛有手工縫制的布袋。還有能隨時坐下休息的木凳子、便于大小便的椅子和床、便于移動母親的特殊吊拉工具。
一間臥室里,兩張并排放著的床中間夾著一塊木板,王春來的父親睡里面那張床,母親睡外面這張,王春來睡在中間的木板上,“這樣可以給父母翻身。”用自來水管焊接成架子橫在床上,讓父母雙手抓住在床上移動身體。
繩子上掛滿了手工縫制的安全帶,墻壁上安裝有簡易起重器,“安全帶穿在父母身上,再用起重機吊他們起來,既不費勁父母還不會感到難受。”為了照顧好父母,王春來想盡辦法。
另外一間臥室堆放著很多無線電設備,“我學過無線電,這些設備是我自己做的,上班或者外出辦事時,隨時都可以監控到父母的情況。”
盡管父母已經去世一年多,但是,這些東西王春來一直留著,“這些東西留著是一種念想。”王春來說,他照顧父母的事情傳開后,很多人慕名而來,向他討教照顧癱瘓老人的經驗。
從1996年父母雙雙患病,到2008年雙親先后去世,王春來12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父母。
2009年10月26日,首屆“尋找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故事(人物)”大型公益活動的最終結果“出爐”,王春來當選當代中華最感人的十大慈孝人物。組委會還將王春來的事跡放在十大慈孝故事的第一位。
放棄進京工作機會
曾有機會進入國家司法部從事理論研究工作,但為了父母,放棄了
曾當過工人的王春來,1984年通過考試,成為我國第一批監管改造專業學生。1987年畢業后,到洛陽監獄擔任中隊長,20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工作在最初的崗位上。
王春來在工作中摸索中隊管理的特殊法則與規律,并把這些“酸甜苦辣”記錄下來,日子久了,就萌發了建立監獄中隊管理理論的念頭。
從開始動筆那天算起,每逢休息日,王春來都要去圖書館,風雨無阻。他針對中隊管理的特點,自學了40多門學科,閱讀了數百部書籍。幾年來,他都是在身上裝個小本子,把所有能擠出的時間都用上了,在工作間隙、在開會前的等待中、在醫院排隊取藥的時候、在推著父母外出散步中……
1996年1月,經過10年努力,《監獄中隊管理學》終于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時任司法部常務副部長的金鑒,稱贊此書“填補了國內監獄理論專著的一項空白”,并推薦王春來擔任中國監獄基層基礎建設委員會的委員,他是唯一一名來自基層的委員。
這本書的出版是王春來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他原本有機會擁有前途光明的未來。
據王春來講,1996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時任司法部常務副部長的金鑒給他打電話,邀請王春來到他北京的家里做客。“在金部長家中,他告訴我,想調我到司法部專門從事理論研究工作。”一名基層民警能直接進入最高管理部門工作,這是許多人做夢也想不到的,王春來“當即答應下來。”
正當王春來內心不斷勾畫著美好未來時,母親出事了。
在一次意外摔傷后,母親便癱瘓了。王春來的父親是一位退伍老軍人,年輕時被戰場上的炮聲震聾了,后來又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