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難度大、沒人樂意做。可樓村村支委郭照梅卻一抓就是近20年。
說起10年前樓村的一次計劃外生育事件,她歷歷在目。
一位村民做過上環結扎手術后意外懷孕,便主動去鎮計生辦做手術,手術卻一再失敗。做過第五次后,醫生再不敢做了。年底,許福卿把這個情況如實上報到縣里。
縣計生委犯了難:不如實上報吧,這事確確實實存在。如實上報吧,這件事有客觀原因,況且樓村是個計劃生育先進村,出現計劃外生育,難以向領導交待。
許福卿說,要實事求是。正因為樓村是先進村,這事才必須上報。就讓俺樓村做一次“反面教材”吧。
時任縣計生委主任的鄒福壽把事情原原本本匯報給了縣委書記和縣長。
這一年,樓村失去了保持多年的“計劃生育先進村”稱號,卻得到了縣委書記和縣長親自頒發的“求實獎”。
拿著“求實獎”的錦旗,許福卿說:“這獎不燙手,俺拿著開心。”
許福卿告訴記者:“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樓村不搞。一切要從樓村實際出發,無論做啥工作,都必須從全體村民的最大利益出發。就是塞到手里的榮譽,只要不是真的,俺也堅決不要!”
許福卿確實有將到手的“榮譽”退回去的經歷。
1996年樓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
春節剛過,縣里召開上年工作表彰大會,會議宣布,要給工農業產值達雙億元的樓村代表披紅戴花。
村里產值咋憑空多出了6000萬元?許福卿當場急了:“這上面的數字不實,這個榮譽俺村不要!”
全場霎時皆驚。
有人說許福卿“傻”了:這么高的榮譽,外村想得都得不到,可你許福卿卻拒絕!
“當‘村官’,上要服從上級領導,下要無愧于全體村民。實事求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但是,再難也要堅持實事求是!當這個‘村官’,就得拔高的材料不能念,浮夸的數字不能報,虛假的榮譽不能要,不符合實際的事不能干!”許福卿說得堅決。最后硬是把榮譽退了回去。
“群眾心里有桿秤,群眾在我們心里有多重,我們在群眾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樓村“兩委”新辦公樓的建造,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原來的村“兩委”辦公室,低矮、狹窄、潮濕,只能擺放一桌一椅。
1980年,建造村辦公樓的事宜,被許福卿提上了議事日程,為此,他籌措了3萬元資金。
當時村里吃水用的是淺井地表水,又咸又澀又不衛生。村里幾個小學生圖涼快,喝了生水,腹痛拉肚子,把大人們嚇得不輕。
許福卿毫不猶豫地把建辦公樓的錢改作打深水井用,安裝了自來水,僅僅半年時間,家家戶戶就用上了甘甜的自來水。
1995年,村辦企業利潤達到800萬元,村“兩委”確定:辦公樓能蓋了!
夏天,陰雨連綿。村小學校教室灌進了水,房頂漏水,墻上泥皮脫落,有的教室成了危房。
許福卿召開村民大會,決定再次緩建村辦公樓,把建辦公樓的錢用于改造學校,共籌集300萬元,把村小學、中學教學樓全部重建,成了方圓數十里最漂亮的農村學校。
1998年,村兩委會第4次做出建辦公樓決定。然而此時,因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幾個出口產品受阻。村“兩委”會又一次決定:再緩建辦公樓,把資金交給困難企業,支持企業發展。
直到2001年,樓村實業公司總利潤達到了2100萬,許福卿才召開村民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拿出120萬,建起了現在的村委辦公樓。
13個姓氏,3000多口人,幾十年來,樓村沒有發生過任何宗族糾紛,更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大家都像是處在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1999年、2005年,樓村先后兩次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2000年,許福卿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6年被中組部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連續當選為省第五、六、七、八、九、十屆人大代表,日前新鄉市委再次作出關于開展向許福卿同志學習的決定。
人們有理由相信,在許福卿的帶領下,樓村的明天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原標題:“只想自己富 不要當干部”——許福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