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略論元好問的史學成就(3)

2013/11/6 15:20:25 點擊數: 【字體:

    同時,《續(xù)夷堅志》中有不少篇章記載了官僚文人及名流雅士的趣聞軼事,也有些篇章記載了金代勞動人民生活的狀況。元好問在《邊元恕所記二事》篇中寫到:“國初兵西來……攻(云中)城破,驅壯士元榆坡,盡殺之。”甚至連小孩子也“為軍士驅逐……追及者皆以擊殺之”。這是蒙古征服者血腥屠殺無辜的一大罪證,也是“高原水出山河改,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腹”[38]的有力注腳。元好問在《續(xù)夷堅志》中揭露了金統治者的另一種罪行:除了抓人奪地外,還有搶牲畜——“括駝”。《戴十妻梁氏》、《驢腹異物》、《炭谷瓊花》等篇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對統治者的態(tài)度,使我們能從中看到尖銳的階級對立。元好問這種秉筆直書之精神,正是歷代正直史學家的可貴傳統。

    縱觀《續(xù)夷堅志》之內容,確是“耳聞目見,纖細畢錄”。其目的,就是要盡力保存中原文化,不使金源一代文獻泯滅無存。它對于研究金、元兩朝的歷史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元好問的文集——《元遺山先生文集》(以下簡稱《文集》),不僅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而且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元好問抱著存史的強烈愿望,利用給他人寫碑銘的機會,廣泛地搜羅史料,將許多珍貴的史實寫入碑傳之中。后世學人稱元好問為“金源氏一代宗工,四方碑版銘志,盡趨其門”[39]。元好問所寫的碑傳中有宗室、名臣、忠義、文藝、孝女、方伎、道士等諸色人物。這部分資料雖不及《中州集》小傳涉及面廣,但記事較小傳詳細。這不僅對元人修《金史》起了作用,而且至今仍系研究金史的第一手史料。所以,《文集》可以說是一部歷史文學著作,一部歷史文獻總匯。

    在《文集》中,元好問把金代120余年的歷史,分為“武元立國”、“初因遼宋舊制”、“天德小康之際”、“大定承平之時”、“承安泰和間文治已極”、“中州被兵”、“金末喪亂”諸多時期,這和劉祁的分法大體一樣[40]。這雖不能將金代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準確地反映出來,但大體上符合金朝歷史發(fā)展的事實。尤須指出的是,元好問并未受世宗以降給海陵所加的種種罪行的影響,對海陵的“天德之治”予以公平的看法,這是難能可貴的。

    《文集》從卷16至卷31,用大量的篇幅記載元好問為人撰寫的98篇碑、銘、表、志、碣,從卷32至卷35載元好問寫的46篇“記”,從卷36到卷37是29篇“序引”,卷38載12篇“銘”、8篇“贊”和1篇“頌”,卷39載5篇“書”和5篇“疏”。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史料,來窺究金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諸多方面的情況。

    卷19《內翰王公墓表》、《內翰馮公神道碑》、《國子祭酒權刑部尚書內翰馮君神道碑銘》3篇是元修《金史》為這些人作傳的底本和依據。其他的也可以幫助我們對當時各階層的人們有一個了解,從而使我們明了當時金統治下各階層人的等級地位情況。

    《文集》也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受壓迫、受剝削的情況,特別是土地兼并的情況。當其時,華北與中原地區(qū)的土地兼并十分嚴重,這從《文集》中可窺見一斑。如州曹氏“以貲雄鄉(xiāng)里者,累十數代”[41],宣德縣一劉姓大地主“自遼日為大家……以貲雄其鄉(xiāng),委積豐富,畜牧蕃息,北山之奚家關,西鄉(xiāng)之土厚,皆有別業(yè)”[42]。元好問曾為之感慨:“兼并之家,力足以制單寡,而賄足以侮文法”[43]。此外卷26《嚴實神道碑》中載有當時人口遷移、戶口數變動的情況。這是研究金代人口遷移及戶口情況的原始資料。

    卷31的12篇碑表和此后的“記”,是研究當時宗教傳播及統治者宗教政策的絕好材料。在蒙金戰(zhàn)爭中,人民遭受到嚴重的災難,強者或執(zhí)兵自衛(wèi),弱者依托宗教以避難。從“貞@③喪亂之后,蕩然無紀綱文章,蚩蚩之民,靡所趣向,為之教者獨是家(全真教)而已”[44]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當時全真教的勢力很大,并且投徒之人也很多,河朔之人十分之二都成了全真教徒[45]。而“金碧相望,初若未嘗毀者”[46]則反映出金朝中、后期,統治者對佛教的扶持情況。

    在一些碑、志、表、銘中,元好問雖然多言美辭,但為了反映所謂的英雄人物之功德,他真實地記載了關于農民起義的情況,從而使我們得到了有關農民起義的真實史料,特別是關于紅襖軍的史料。下邊略而析之:第一,有關起義原因的記載。女真統治者“換易”奪田[47],使“歲歉,流亡者多”[48]。在山東地區(qū),女真族括田尤為嚴重,以致“武夫悍卒,倚國威以為重,山東河朔上腴之國,民有耕數世者,亦以冒占奪之。兵日益驕,民日益困”,以致“所在騷然”[49]。第二,起義情況。“一顧盼之頃,皆狼狽于鋒鏑下”[50]。反抗的大旗在山東舉起后,“貞yòu@③二年……盜賊充斥,互為支黨,眾至數十萬,攻下郡邑,官軍不能制,渠帥岸然以名自居,讎拔地之酷,睚眥種人,期必殺而后已。若營壘,若教民,若僑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尋蹤捕影,不遺余力,不三二日,屠戮凈盡,天變噍變。至于發(fā)掘墳墓,蕩棄骸骨,有所悉然。”[51]這段記載不僅反映出漢族人民對女真族統治者的基礎——猛安謀克制度痛恨至極,也反映了當時楊安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英勇戰(zhàn)斗的情況。

    此外,《文集》還記載有蒙古對中原地區(qū)管理的辦法:第一,實行畫境之制,對地方行政區(qū)進行管理。如從嚴實的統治區(qū)中分出大名、彰德二路,而以德、兗、濟、單四州歸東平路[52]。畫境的結果,增設了許多路。1229年耶律楚材設立諸路課稅時,僅置十路。至窩闊臺末年,燕京行臺(行尚書省)所統就有20余道(路)[53]。第二,以漢治漢。卷26《嚴實祠堂碑銘》和卷30《畢叔賢神道碑銘》都表明,蒙古在尚未完全統一時,將所征服的漢地多委于投降的漢族地主首領管理,然后向他們指派各種任務,其中主要是通過他們據戶課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史學月刊》1995年第4期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中國皮影藝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