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視點報:既然財政投資教育不可靠,為什么不大力發展民營教育?
劉道興:從道理上講應該這樣,F在國家對民營學校總體上是支持的,但我們國家已形成了比較大的國立教育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下私人想辦大教育比較困難。比如說,目前的中小學實行義務教育,不收學費,民辦教育就很難發展。大中專院校國家規定收費也相對較低,這樣私立學校的生存空間也非常小。因此,我們不能坐等民營教育發展起來。教育的突出特征是,孩子們上學耽誤一年或許就是耽誤了一輩子。有些事情看準時機要趕快做,不能再爭論,不能再拖。其實我的主張仍然是財政投資辦教育,只不過投資思路要拓寬,思想要解放,要突破傳統的追求財政收支平衡的框框。
經濟視點報:為什么有人稱你為“現代武訓”?
劉道興:這是我在一所大學講課后該校一位領導給我“封”的。清代的武訓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靠乞討集資興建義學,被稱為“千古奇丐”。而他認為我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用自己創造的宏觀金融學理論,探討金融、學校和政府關系,證明我們完全可以用政府舉債的辦法,每年盤活3000億~5000億元投向教育基本建設,堅持10~15年,可把中國的教育發展成為世界規模最大、質量較高的教育,這也算是借錢辦學的一種大思路吧。
經濟視點報:你怎樣看待這次金融危機?
劉道興:我認為看待這場美國次貸引發的危機,不能單純從經濟的角度去思考,還要從社會、政治、文化,甚至世界大的格局上觀察。冷戰結束后,美國政府迷信新自由主義,認為政府已不需要過問、管理、干預經濟特別是金融。他們形成了一種傲慢文化,因而不再慎重對待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過度發展虛擬經濟,濫用金融創新,引發金融危機是必然的。
但反觀我們國家,我們的問題恰恰是金融創新不夠。這么多的儲蓄,這么多的外匯儲備,應該怎么辦?這就又回到了我所思考的問題上。我們經濟越發展,經濟這條腿越長,越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而社會事業要發展,真正有效解決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就業難這些問題,就要創新金融體制和國債發行機制,把全社會積累的財富引導一部分用于公共事業基本建設投資,把社會發展這一條腿拉長。我們的社會科學理論需要突破,我們的政府需要推進金融創新、推進社會事業發展模式創新,尤其是要推進宏觀經濟理論的突破和創新。 經濟視點報記者 姜華山【原標題:劉道興:中原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