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成為市民不是在戶口本上將農業前面添加一個“非”字就萬事大吉。2013《城市藍皮書》指出,農民工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全國平均約為13萬元。其實最靠譜的是讓他們在城市能順利地就地實現長期就業。
除了那些正在對外轉移的加工貿易型、勞動密集型等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個體戶、服務業都是解決農民在城市就業的重要通道。
但是,目前他們都面臨非常大的困難,亟需政府出臺更多的利好政策,讓融資環境、公平稅負、科技資源等對他們更為有利。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12年第四季度之前,中國經濟增速經歷了長達11個季度的連續下降。雖然今年二季度7.5%的增速并不算低,但展望下半年,三駕馬車中的兩駕馬車消費與出口均難出現較大幅度的回升。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的困難也很難減少,為了活下來,有些企業轉移出國也是情有可原。
不過中國的決策層對企業的困難也能夠感同身受。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范圍、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市場配置資源最主要是資金的配置,因為資金流向哪里,人才、原料、機器設備就跟著流向哪里。改革金融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前提。(根據作者講話整理)【原標題:鄭新立:農民不進城擊碎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