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華佗除了醫術最高之外,他在行刺手段上了也做了改進:第一,他不再與他人合作,獨自孤軍深入;第二,他不再用湯藥,改用手術刀——利斧。在手術刀與頭痛病之間,無疑只有謊稱開顱最顯合理,最能致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華佗還是犯了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錯誤,以為曹操身經百戰,也一定是關公似的硬漢,不怕痛,不怕死,所以就非常直白地將開顱的經過說出來了,沒想到曹操老奸巨猾,具有極強的反行刺能力。當華佗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已經晚了,“小可之疾”已經不能安撫“利斧”、“砍開”對他的刺激了,反而讓他的疑心加重,如“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
假如華佗徐圖漸進,先只向曹操說需作刮顱骨治療,氣氛就會緩和多了,縱然曹操做過刺客(刺董卓)、身經百“刺”,依舊可以乘機刺穿甚至砍開他的腦袋。華佗只學到了刺客的剛勇,卻沒有學到刺客的陰柔,他被另一個儒雅、正直的自己泄了密。
華佗壯志未酬身先死,幾乎完敗,他精心治療的關羽未過百日就敗走麥城,英勇就義;他精心策劃的刺曹行動半途而廢。既沒有在政治上實現擁劉反曹的抱負,還將自己醫學的老本丟棄——《青囊書》遺失。
然而,正義終究戰勝邪惡,華佗不應有憾:關公雖敗猶榮;天下被強于曹、劉的司馬統一;《青囊書》的痛失更是激勵后來者勇攀醫學高峰。(完)(中國新聞網)【原標題:學者論證三國:華佗確有行刺曹操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