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湯仲明和他的木炭汽車

2013/11/12 17:06:02 點擊數(shù): 【字體:


    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機動車數(shù)量有了質的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當時全國共有4萬多輛汽車,但汽油、柴油完全靠進口,且價格昂貴。1928年,在南京城加汽油,每升需要大洋一角五分(約合今人民幣17元)。1932年,同樣的汽油,每升漲到4角大洋(約合今人民幣44元)。其間,為了擺脫洋油壟斷,一位愛國工程師進行刻苦鉆研,成功研制出一套用木炭代替洋油的方法,并得到當時國民政府的認可。

  這位工程師的名字叫湯仲明,1897年出生于河南孟縣湯莊。父親十分重視他的學習,盡力借錢供他讀書。由于其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讀完高小和開封師范,在親友資助下到北京參加留法勤工儉學資格考試,獲得留法機會。1919年,湯仲明赴法勤工儉學,后畢業(yè)于昂若工藝學院,獲得機械工藝工程師職稱,1926年學成歸國。

  湯仲明回國后,先后在隴海鐵路、徐州、開封、洛陽、陜州機車修理廠、機務段工作。其時,廠內(nèi)車輛大修都用進口零件,甚至連個螺絲都要進口,而國家每年需要花費數(shù)億大洋進口洋汽油。

  湯仲明作為一名愛國工程師,從工資中抽取大部分作科研經(jīng)費,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始研制取代洋油的方法。他租了一間民房做自己的實驗室,買了一臺舊汽車發(fā)動機,開始了他的代燃爐(木炭代油爐)的試驗。每天下班后,他就立即鉆進這個實驗室,廢寢忘食地進行研究。

  從1928年到1931年,經(jīng)歷了一千多日日夜夜和無數(shù)次的失敗,他堅持實驗。初次實驗是用泥爐,里面裝有木炭和煤,機器開動了,可是發(fā)動機力量很差,爐內(nèi)燒結成大塊爐渣不好清除。最后改用小塊木炭和雙層鐵爐,煤氣從爐子出來后,先通過裝水的散熱器,再通過裝有機油網(wǎng)絨的濾清器進入發(fā)動機,總算有了進步,開始能轉幾圈,十幾圈,由幾十圈,到幾百圈,幾千幾萬圈,但發(fā)動機力量還是不理想,每小時只能走十幾二十公里。此問題使他苦思冥想無法解決。有一次,在小汽車上裝上一個木炭爐,汽車才開出大門,司機不小心,將車碰在大鐵門上,將煤氣管碰了一個大裂縫,這時發(fā)動機竟發(fā)出巨大聲響,汽車往前一竄,速度突然加快了。司機很怕挨訓,可是湯仲明反而笑了,連聲說好——他在碰破管子中得到啟發(fā),煤氣要再加入部分氫和氧,才能助燃——他終于成功了。經(jīng)測試,車速可達到汽油車的水平。

  湯仲明的做法是:在汽車上加裝一個代燃爐,爐里放木炭或木柴,爐上面掛一個儲水器,木炭點燃以后,儲水器里的水滴進爐子里,木炭就會不完全燃燒而產(chǎn)生一氧化碳。爐子側面鉆兩個孔,一孔連鼓風機,另一孔把煤氣(一氧化碳)送出去,經(jīng)過兩個過濾罐,濾掉爐渣和粉塵,最后再經(jīng)過化油器輸入汽缸。打火后煤氣在汽缸里燃燒起來,發(fā)動機即可運轉。轎車和客車都把代燃爐等設備放在汽車背后,貨車則占據(jù)車廂前面一截靠駕駛室的地方。汽車啟動前,需要提前二三十分鐘生火,司機先到車子背后,添加木炭,點燃并手搖鼓風機助燃,等到木炭燒到適當火候,產(chǎn)生足夠的煤氣,司機才可以坐到駕駛室上去點火發(fā)動發(fā)動機。

  1932年,湯仲明在鄭州碧沙崗進行了木炭汽車試車活動,獲得了成功。試車日,觀眾如潮,轟動全市。6月14日,國民政府實業(yè)部檢驗后認為它有三大優(yōu)點:不需要汽油,當時木炭和汽油的比價是1:10;不到50公斤的代燃爐安裝方便,可在車身左、右、后安裝;每加一次木炭可行4小時,在慢速時不用停車可加木炭,時速可達25英里。美中不足的是點火沒有汽油車方便,需要三五分鐘,上坡時力量比汽油車稍弱。1933年2月4日,湯仲明將木炭汽車開到南京湯山做載重實驗,車內(nèi)裝的是鐵塊、石塊,計重3噸,從南京到湯山只用了53分鐘,和普通車用的時間相當。

  實業(yè)部給湯仲明頒發(fā)了發(fā)明證書和5年專利權,并獎賞1000大洋。湯仲明為了加快推廣,將代燃爐制作技術和圖紙,毫無保留地公布于眾。湯仲明還到全國各大中城市巡回表演,使木炭汽車在全國推廣。

  當時,楊虎城任陜西省政府主席。他聽到了木炭汽車試制成功的消息,立即派省政府參議李卓吾去鄭州,邀請湯仲明來西安。當年8月,湯仲明來到西安。楊虎城責成陜西省公路局和十七路軍機器局,一起協(xié)助湯仲明進一步改進木炭汽車。在這期間,楊虎城將軍曾多次帶領相關人員到現(xiàn)場視察。代燃爐改進成功后,楊虎城又親自召開鑒定會議。9月28日,改進成功的木炭汽車在陜西民政廳訓政樓前試車,繞新西安城一周,效果很好。

  1935年,湯仲明在上海開辦仲明機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代燃爐和木炭汽車。湯仲明對《立報》記者說:“我的目的不是為了發(fā)財,實在想擺脫國際石油商的壟斷,使中國的交通工具不因燃料來源斷絕而停頓。”淞滬會戰(zhàn)后,湯仲明的工廠也毀于一旦,他流浪到江西,任江西泰和機械廠廠長,兩年后又到廣西桂林六河溝工廠工作,1940年他研究的動力機,獲得經(jīng)濟部10年專利,并在桂林創(chuàng)辦中國動力機制造廠,湯仲明親任廠長。

  當時,人們都把木炭汽車叫做代燃車。令人驚奇的是,經(jīng)過改良的代燃車竟能從南京開到昆明,而且時速達到60公里/小時,每1.49公里僅需要消耗1磅(0.45公斤)木炭。這種車在后來汽油匱乏、交通困難的抗戰(zhàn)大后方風靡一時,把抗戰(zhàn)物資運輸?shù)角熬,為抗戰(zhàn)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然木炭汽車的技術也不完美。開木炭汽車比開汽油車辛苦得多,司機和司助要在出車前,一秤一秤地領木炭,一筐一筐地裝上車。中途要多次給代燃爐添加木炭。到了終點,司機、司助還要立即清理爐灰、養(yǎng)護車輛。它時速不高,行駛中,司機要不時地停車添加木炭,且常常拋錨。老舍曾以《拋錨以后》為題,寫下了一首打油詩:“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下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推。”一家刊物還發(fā)表漫畫,畫上題詞:“老兄!你是坐汽車來的嗎?”“不!我是推汽車來的!”后來汽油充足之后,木炭汽車就淡出人們視野了。

  解放后,湯仲明先后在楊公橋水利廠、洪發(fā)利機器廠、西南工業(yè)部206廠、重慶柴油機廠、重慶水輪機廠等單位任工程師、總設計師,并先后被選為重慶市人民代表、市政協(xié)委員,1955年還被評為市勞模。1980年1月,他在重慶去世,享年84歲!驹瓨祟}:湯仲明和他的木炭汽車】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政協(xié)網(wǎng) 2013年01月1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中國木炭汽車發(fā)明人湯仲明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途W(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