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故居保護困局
2013/11/14 11:12:4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2009年9月10日,“狼牙山五壯士”當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我省焦作沁陽的宋學義和河北省曲陽縣的葛振林是跳崖后生還的兩個人,現在都已作古。
宋學義的8個子女中有6個是軍人,而殘疾女兒宋小娥最富傳奇。20年前,一位比她小10歲的江蘇籍軍人與她結婚。宋小娥不但開辦了殘疾人愛心按摩中心,還在2009年10月的省殘運會上獲得兩枚金牌。
宋學義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年久失修,成了一座破舊的大雜院。散落在民間的名人故居如何保護?
□今報記者 殷曉章/文圖
“省保”文物年久失修
在沁陽市王曲鄉北孔村,有一座由十幾間房子組成的兩進老式院落。房子均為土坯墻瓦房,外墻都已斑駁。
如果不是門楣上掛有1983年8月被原沁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銅牌,誰也不會想到這就是宋學義的故居。2008年,宋學義故居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這座院子由宋學義的大女兒宋強一家居住。
因年久失修,上房東山墻已經被雨淋壞,一些房間已經漏雨。而門前高低不平的土路上,有不少垃圾和雜物。這里剛剛下過小雨,土路上到處泥濘。
宋強的大兒子告訴記者,以前,這座院子有往外排水的管道。現在故居外邊蓋的房子越來越高,外邊的路也越墊越高,故居成了一個洼地。下雨的時候,外邊的污水就流進院子里,沒有下腳的地方。
在沁陽,宋學義已經成為一張名片,該市在宣傳材料中說,這里是“狼牙山五壯士”宋學義的故鄉。
2006年7月,在沁陽市第五次黨代會和加快經濟發展動員會上,該市制定了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著力打造以神農山為代表的“五大精品景區、十大精品景點”,而宋學義故居位列10個精品景點之一。
北孔村村民劉云奇告訴記者,一些慕名而來的游客看后大失所望,故居破爛不堪,里邊也沒有陳列宋學義實物和事跡介紹的東西。游客們遺憾地說,如果按照“修舊如舊”文物保護原則,把故居修繕一下,再建一個宋學義紀念館那該多好啊!
英雄子女6人參軍
1939年,21歲的宋學義離開北孔村,成為晉察冀一分區一團七連的一名八路軍戰士。1947年家鄉解放后,他和妻子又回到了北孔村。
宋學義的女兒宋小娥告訴記者,跳崖后,因為父親腰部受重傷,轉業到河北省易縣一個村莊,任農會主席,在那里與母親李桂榮結婚。1947年,返鄉后的父親擔任大隊支書、縣委委員等職,一直到去世。
父親把聶榮臻元帥授予他的“堅決頑強”勛章壓在箱底,對家人從不提起跳崖的壯舉。一次,父親被通知去開英模會時,家人和群眾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跡。
1941年9月25日,日軍向河北易縣狼牙山地區掃蕩時,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宋學義和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邊打邊退,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最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五壯士砸毀槍支,縱身跳下懸崖。宋學義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樹掛住奇跡般生還,其他三人壯烈犧牲。
1941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簽署訓令,將五戰士命名為“狼牙山五壯士”。
1969年,宋學義到北京,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兩年后,宋學義因病去世。1979年,他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2008年,李桂榮去世。
宋學義有8個子女,在他們的印象中,父親對他們的要求非常嚴格。除了大姐宋強和宋小娥姐妹倆因身體原因外,其他6人都先后參軍入伍。宋強一直在老家北孔村務農;長子宋大保1981年轉業到洛陽工作;二兒子宋福保轉業后上大學,現任沁陽市科協副主席;二女兒宋小挺在濟南軍區某醫院工作;四女兒宋玉梅和五女兒宋玉琴是一對孿生姐妹,一同參軍,又一同轉業到洛陽工作;最小的女兒宋保轉業后被分配到鄭州一家單位工作。
姊妹幾個中,宋小娥的婚事最讓家人操心。宋小娥從小患小兒麻痹癥,不能走路,到30歲了還獨守閨房。
省殘運會上奪得兩金
1986年3月,遠在黑龍江某部服役的江蘇籍戰士田才元,從一本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是,“狼牙山五壯士”幸存者宋學義的女兒宋小娥身殘志堅,盡管她人品好,工作出色,但是到現在還是臨時工。
田才元告訴記者,那時我對小娥非常同情,我考慮再三,偷偷地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勉勵她要面對坎坷的人生外,坦然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的愛意,但是小娥拒絕了。她認為雙方年齡相差10歲,無論從哪方面講,這種愛情都很不現實。通過無數次的鴻雁傳書,二人的感情越來越深。1990年5月1日,這對有情人終于走進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那時,宋小娥每月只有36元工資,沒有工作的田才元就四處打工。事實上宋小娥有一個“金字招牌”——“狼牙山五壯士”的后代,但她從未向組織提出要求。1995年,媒體報道了她的窘況后,田才元被安排到王曲鄉政府上班。
為了自食其力,2003年年底,宋小娥用省吃儉用的4萬多元在沁陽市區開了一家殘疾人愛心按摩中心,她請來北京的按摩老師對無業殘疾人進行培訓。
2004年,宋小娥夫婦倆去湖南衛視參加一個訪談節目后,專程到湖南衡陽看望了葛振林老人。葛振林是河北省曲陽縣人,后任衡陽軍分區后勤部副部長。葛振林對宋學義也念念不忘,當年他與宋學義是搭著肩膀一起跳下去的。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老人溘然長逝。
宋小娥雖然依靠輪椅生活,但是她從不服輸。上世紀60年代,宋小娥家里有一支中央贈送給她父親的半自動步槍,她父親經常在家里向民兵傳授瞄準打槍的技術,耳濡目染的宋小娥也喜歡上了射擊。
2009年5月,宋小娥聽說省殘疾人運動會有射擊項目后,就報名參加。在焦作市舉行的選拔賽上,她獲得了射擊第一名。接下來,她在焦作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訓練。2009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上,她獲得了射擊項目的兩塊金牌。現在,宋小娥正為參加全國的殘運會做準備,她要在全國殘運會上拿金牌。
名人故居的保護難題
2008年,宋學義故居被批準為“省保”文物后,宋小娥想,政府會拿錢進行修繕,但是到現在也沒有動靜。
宋小娥的經濟也不寬裕,2007年,夫妻倆按揭買了一套商品房,從此才有了棲息之地。而居住在故居的大姐宋強一家,經濟更加困難,他們一家現在還是農村低保戶。宋學義故居的現狀不但使宋小娥感到擔憂,也引起了其他人的關注。
2008年9月18日,焦作網友梁文棟撰文指出,由于時代變遷,沁陽市的名人故居大多已不復存在,現存的宋學義、朱載堉、曹瑾等幾處故居也面臨消亡的危險。因為文物保護意識較差,近幾年,沁陽革命志士王毅之、第一抗日政府縣長田時風的故居就被拆除改造。
梁文棟認為,保護名人故居需要專項經費,需要有明確的保護單位,幾個部門都管也都不管的局面,是造成保護不力的原因之一。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老舍之子舒乙建議,應對名人故居做一次普查,盡快做出保護規劃,以搶救的姿態審定一批,掛上牌子。
據了解,2004年,北京市已為蔡元培故居、顧炎武祠、孫中山逝世紀念地等31處名人故居掛牌。上海、青島、蘇州等地也制定了保護文化名人故居的規劃,選出了首批文化名人故居保護單位。
但是,目前我國尚未出臺相關標準以衡量界定究竟什么級別的人是“名人”。
故居內有望建紀念館
除了故居外,宋小娥還有一塊心病,那就是沁陽至今還沒有一座父親的紀念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0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