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袁世凱從能臣到軍閥之路:提拔人才不拘一格(11)

2012/6/27 10:51:38 點擊數: 【字體:

;不信任而欲以制度制約,其結果可以想象袁會犯規,果真袁就犯規。袁世凱如此,究竟是行為慣性,還是有意弄權,其實也很難討論了。共和制度安排,這個時刻,阻礙立現。
     
    無論曾經的臣屬袁世凱,還是“反對黨”孫中山,即使如孫那樣只是臨時政府的總統,當權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做臣屬或“反對黨”斷然有別,比如向列強舉債以求政府運轉,以及借款在意料之中必定面臨的反彈種種。反對是容易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所以,若以現代化的中國進程角度觀察,在中國那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況下進入現代化軌道,當國者如何集中權力以籌措并積累資源,是遠比政制來得更急迫的挑戰。孫中山、黃興北上與袁世凱商談國是之后,民國元年八月,雙方達成的“八點共識”,即《協定內政大綱八條》。針對中央政府的資源籌措,其中第六條即稱: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中央集權,這算得上雙方共識之一。
     
    只是,共識過于脆弱短暫。前有控制權力的責任內閣設計,后有善后借款的大爭吵……其間所含意圖,治世之能臣袁世凱豈有不明之理。經過一年運轉,共和是否適應當年中國,是袁的疑問,也是當年眾人的疑問。本來,中央集權與個人獨裁之間就界線模糊,至少從結果上看,袁根本沒有在乎所謂界線問題,他的權謀能力很迅速讓他以再造制度的方式破壞制度——1914年12月29日參政院修正通過《修正大總統選舉法》,根據這個選舉法,袁世凱不特享有終身職務,而且死后傳妻傳子,悉聽尊便。
   
    這時距武昌起義,剛過3年。共和,早被袁棄。
    
    之前,由于宋教仁被刺殺,孫中山決定“二次革命”,起義討袁。此次戰端但開,歷史學家唐德剛評價說:民主共和政體的實驗,以全盤失敗告終。

    帝制
    
    由終身大總統而往皇帝,半步距離。袁世凱終于跨過這半步。
  
   后世讀史者雖能拉開距離,建立更具格局的坐標,但卻未必比袁世凱的同時代人更有切膚之感與深刻認知。評論袁世凱的,少有超過當年著名記者黃遠庸的。
  
     黃論袁世凱之長:袁總統之為人,意志鎮靜,能御變故,其一長也。經驗豐富,周悉情偽,其長二也。見識閎遠,有容納之量,其長三也。強干奮發,勤于治事,其四長也。拔擢材能,常有破格之舉,能盡其死力,其五長也。
   
    而袁世凱其短:有此五長,而乃善日少而惡日多者,一由知識之不能與新社會相接,一由公心太少而自扶植勢力之意太多。綜言之,則新知識與道德之不備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長于極善之域,而反以濟惡。既自顧手執政權者十余年,天下之大,變故之繁,無不為其牢籠而宰御,則益驕視一切,以為天下事不過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執行益以勇往,乃至舉中國之人物為供奔走,盡中國國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劇之材料。某今敢斷言,長此不變以終古。袁總統者,在世界歷史上雖永不失為中國怪杰,而在吾民國歷史上,終將為亡國之罪魁。
    
    袁世凱后來的作為,只不過是將黃遠庸所言再演繹一道而已。
    
    新知識與道德不具備,袁世凱的洪憲皇帝之夢,所不能看清楚的,正如梁啟超在其傳誦一時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中所言:吾又謂君主國體之難以規復者,則又何也?蓋君主之為物,原賴歷史習俗上一種似魔非魔之觀念,以保其尊嚴。此種尊嚴,自能于無形中發生一種效力,直接間接以鎮福此國。君主之可貴,其必在此。雖然尊嚴者不可褻者也,一度褻焉而遂將不復能維持……自古君主國體之國,其人民之對于君主,恒視為一種神圣,于其地位,不敢妄生言思擬議。若經一度共和之后,此種觀念遂如斷者之可復續。
     
    當了83天皇帝之后,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布撤銷帝制。一如當年罷官,由京赴津時的倉皇。又過兩個半月,袁世凱辭世。(原標題:袁世凱從能臣到軍閥之路:提拔人才不拘一格)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1-02-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