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鄉 >> 文化遺產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瀏覽新鄉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信賀刺繡

2022/8/13 15:09:09 點擊數: 【字體:


信賀刺繡起源于江蘇南通,由出生于蘇繡世家的江蘇南通蘇繡技師王德昌于1915年將該技藝帶到新鄉。經過百余年的傳承與發展,該項目已同新鄉當地的刺繡技藝、民風民俗、氣候環境相結合,形成了既有北方的大氣粗曠,又有南方的精細秀美,既有新鄉當地文化特點,又不脫離蘇繡韻味的一種傳統美術藝術形式。

該項目包括刺繡前的繡花架、絲綢布料、各種顏色的蠶絲線、將絲綢布料繃緊的花繃等前期準備,題材的選擇、用鉛筆在布料上描繪圖案輪廓、分析主題內容及需要用的針法、方向,以及上繃架、刺繡、形成作品等工藝流程。技法包括平繡、線條繡、亂針繡等最基本針法,打字針繡、滾針繡,以及多種針法的混合運用等技法。

信賀刺繡將蘇繡、卞繡、湘繡、粵繡、蜀繡等全國各地的刺繡精華集于一身,所采用針法多、構思巧,能夠根據作品的題材,全面分析主題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力,設想要完成作品使用什么樣的針法以及針法的走向、流向。繡制出來的作品針法活潑、生動逼真、圖案秀麗、繡工細致、層次分明、色彩清雅,能夠達到“精、細、平、整、光、柔、亮、和”的審美標準,還能夠將刺繡者的想象真實地、全面地表現出來,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震撼力。

由于江蘇南通和河南新鄉地理位置的不同,氣候條件也差別很大。蘇繡受南方潮濕氣候的影響,一根細絲線劈成幾十份,絲線越細繡制出來的作品越精美。而新鄉地處豫北地區,氣候干燥,一根絲線最多能劈成十幾份,繡制出來的作品大氣、粗狂,但不失圖案秀麗、色澤文靜、繡工細致、形象傳神,兼有南方蘇繡的秀氣精美的一面。

2019年8月3日,《信賀刺繡》被新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新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為王信賀。

王信賀,女,1954年11月25日出生。其爺爺王德昌,1873年出生于蘇繡世家,其母親范仲秀也出生于蘇繡世家。她從小跟隨母親學習祖傳的蘇繡技藝,7歲便能對繃習繡“劈線分縷,傳針度線”,8歲即可分繃獨繡,深得刺繡藝術的精髓,22歲開始獨立帶徒弟。經過幾十年以針作筆,以線著色的探索與創新,王信賀將國畫、油畫、攝影等題材與刺繡藝術巧妙結合,把美術中的素描關系、光影變化,靈活運用到刺繡中,創造性地采取“針上調色法”即多色絲線合穿在一根針上繡,以表現頭發質感。她注意繡品的透視和明暗,能夠根據面部肌肉紋理,運用蠶絲線和色彩,決定絲理走向,施針配色,使繡制人物更有質感。繡法不露針跡,比原作更光艷照人,別具神韻,達到西方油畫的藝術效果。

2001年12月,作品《蒙娜麗莎》榮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11年10月,作品《箜篌女》榮獲中國第六屆民間工藝品博覽會金獎。2014年5月,作品《團團圓圓》作為重禮,贈送給到大陸訪問的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2020年4月,作品《書香門第》、《西施浣紗》、《馬影》榮獲第五屆河南民間藝術展三個一等獎。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新鄉市文化廣電和外事旅游局
0
下一條:布貼畫上一條:面塑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